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襄城鼓楼巷餐饮店油烟整治有奇效

2013-07-22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刘晨子、陶长江报道:这几天,路过襄城鼓楼巷的市民会发现,这里的小餐馆全部装上了崭新的油烟分离机,往日烟熏火燎的场景已难见踪迹,曾经呛人的油烟味也消散不见。在鼓楼巷油烟扰民综合整治行动中,像这样的油烟分离机,鼓楼巷共安装了9个,困扰这一带居民多年的油烟扰民问题可望得到彻底解决。

  如何根治油烟扰民这一“顽疾”?今年以来,襄城城管主动作为,积极吸收新理念,引进新设备,力求通过先行先试,为全市油烟扰民整治工作提供示范。

  多次整改 难解油烟之困

  提起鼓楼巷油烟扰民问题,市中心医院家属院鼓楼巷小区A栋的居民气愤难平。居民吴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八九年没有开过南面阳台的窗户了。”一旁的李姓居民抢着说:“辣椒、花椒、油烟的味道一起往上涌,叫谁受得了!”

  市中心医院家属院鼓楼巷小区A栋一楼有11间门面,有9间在经营餐饮,一到中午、晚上吃饭时间,这些餐馆升腾的油烟,对楼上住户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附近居民对此投诉不断,多个部门也曾多次组织过联合执法,对油烟扰民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但效果并不好。

  主动作为 破解“老大难”

  今年5月22日,由市创卫办牵头,多部门参加的鼓楼巷油烟扰民专项整改会议召开,与会部门一致表示,要积极行动,明确职责,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襄城区多方调研,从武汉市城管局了解到,引进动态离心油烟分离机,可以有效解决餐饮油烟造成的污染。襄城昭明街道办事处采取试点先行的方法,在鼓楼巷刘家厨房按照标准安装了动态离心油烟分离净化装置,并于5月30日委托襄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该装置作运行时的油烟监测,监测报告显示:安装了油烟分离净化装置的餐馆排放的油烟含量仅为国家标准的五分之一,完全达到直排标准。

  经过反复的现场试验和耐心细致地做工作,6月13日,鼓楼巷其余8家餐馆都安装了同类油烟分离机。为进一步提高整治要求,经与餐馆业主及楼上住户协商,决定采取集中排放方式,在屋檐下安装集中排烟道,确保油烟经过分离净化装置后进入主管道实现集中排放,彻底消除油烟扰民的问题。

  积极配合 实现良好社会效应

  襄城鼓楼巷小餐馆新安装的环保设备——油烟分离机,不仅有效解决了烹饪油烟造成的污染,还可防止用过的食油二次上餐桌。

  6月21日,该油烟分离机生产厂家襄阳公司负责人走进鼓楼巷,以每斤1元的价格向小餐馆回收被分离出来的废油。过去,餐饮企业和居民家庭产生的废油,有的直接倒入下水道,浪费资源,污染水源,还容易堵塞城市管网,更有甚者被不法商贩制成“地沟油”回流到餐桌。

  据介绍,此次为鼓楼巷新装的油烟分离机,相当于将烟灶收集的油烟进行净化和吸附,把剩下的水蒸气通过烟道排出,其油脂净化率高达98.43%,可实现集中收集,生产厂家将其回收,精加工后制成洗涤用品。

  “真没想到,这废油还能变成洗手液!”尝到了环保设备带来的“甜头”,老刘厨房老板刘善芝激动地说,自从安装了油烟分离机,他们家的接油盒每天可以收集半斤多被分离出来的废油,厨房内外干净不说,也熏不到楼上的住户,炒起菜来安心多了。

  家常菜馆老板李富祥指着这几天收集的一大瓶废油,高兴地说:“这次钱没白花,新装的设备确实环保,再没有油烟到处飘,我炒菜也不用捂个大口罩了。”

  另据了解,鼓楼巷小餐馆油烟经过分离净化装置进入主管道实现集中排放后,襄城城管部门再次委托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其进行了二次监测,结果显示,集中排放的油烟含量仅为国家标准的二分之一,完全达到直排标准。

  着眼长远 探索新经验

  城市中心区油烟扰民现象在国内大中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餐馆只要是合法经营,就没有取缔的法律依据。因此,实行油烟净化排放是不少地方通行的做法。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支队有关人士表示,该支队将监督这些餐馆设置独立操作间、消毒设施达标、上下水设置到位,在此基础上才能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环保部门也将加大对餐馆的环保监测力度。目前,鼓楼巷暂时采取的是创卫办与经营户共担费用的方式推行油烟分离设施,待条件成熟后,将向全市进行推广。

  7月20日,记者再次来到鼓楼巷小餐馆,这里依然生意火红,各餐馆厨房油烟经分离装置过滤后已看不到明显“黑烟”的迹象。同时,各餐馆内明显位置已张贴餐饮服务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相关消毒设备也一应俱全,在墙上,《襄城区鼓楼巷餐饮业主承诺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有店老板承诺的维持好店面以及门前环境卫生秩序,不出店经营等。

  据了解,城管部门今后将加大该沿线的巡查监管和处罚力度,与各商家一道努力使鼓楼巷成为宜居宜商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