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更要共治
本网讯 日前,笔者从媒体看到这样两则消息。一则是襄阳市城管局约谈共享单车企业,要求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另一则是武汉市区超出40万辆非机动车停放的城市负荷,政府对共享单车投入按下“暂停键”。
共享单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经济新业态,既符合当前倡导的低碳绿色出行理念,又解决了市民出行难问题,受到广泛欢迎。笔者从襄阳市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到,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带着互联网创新的光环进入公众视野,高歌猛进、遍地开花的同时,也对公共文明、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新事物的发展往往势如破竹,留给人们“反应”的时间并不多。当无序投放甚至“泛滥成灾”,代替了共享单车便利出行的本质,就出了政府约谈的一幕。同样,在武汉市,短短半年时间,5家企业扎堆投放共享单车近70万辆,远远超出40万辆负荷,以至于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共享单车企业跑马圈地的速度,不会因为尚未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减缓下来。共享单车企业普遍重投入、轻维护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也只有在监管的倒逼之下才能进入精细化。从接受、引导、约谈,到暂停,乃至最终的规范过程,既有社会对共享经济的包容与接纳,也有对它的审慎与思考。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曾以共享单车为话题,暴露一些城市共享单车无序投放、用户乱停乱放、侵占公共道路等问题。共享单车也暴露了它的短板——人人可以共享但无人兜底担责。要解决使用单车的不文明现象,让共享单车变得更美,还得政府、企业和用户合力“装扮”,共同努力。
政府应履行主责,当好推手,扶持共享单车驶入良性轨道。共享单车的出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打通了出行不便的“最后一公里”,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政府对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加强引导,通过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出台规范性文件等手段和途径,让共享单车走得稳健,走得更远。企业应当好主角,唱好共享单车运营管理大戏。共享单车给运营企业创造收益的同时,应该加强规范管理。尽管不少企业在共享单车上花费了不少精力,但仍存在管理不够、管理粗放等问题,比如无序投入、乱停乱放、安全防护不力等问题被社会诟病。企业要切实加强和不断创新共享单车的运营管理,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综合运用常规手段和新技术手段,加强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同时,共享用户要当好主人,爱护共享单车,维护共享环境。共享单车使用起来便利便宜,成本低、随意性强,不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加珍惜,出现了乱扔乱停,故意损坏等种种不文明行为。要想让共享单车行得稳,走得远,用户要加强道德自律和行为自律,切实把自己当成主人,把单车当作自己的财物,大家一起共享单车,文明使用单车。
要共享,必先共治。通过政府主导推动、企业主动作为、用户加强自律,才能形成多方努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才不至于被“暂停”,才能共同推动共享单车,共享经济越走越远。(孟荣 作者单位:襄阳市城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