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为了城市更美丽
为了城市更美丽
——汉川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城市管理工作纪实
“走在大街上,文化路北端、山后一路的摊点规范了,店面的招牌统一了,路边的杂物清理了,私搭乱建的棚子拆除了;平章街、体育馆西路坐商归店了,行商归点了,集贸归市了,道路变宽了,市容变美了,城市变靓了……”汉川市仙女山街道办事处人大代表叶晓红在评议城管工作的大会上如是说。自2011年换届以来,为解除城市管理“病症”,汉川市人大常委会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力促政府改进工作,助力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成效。
近年来,汉川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占道经营、马路菜场、招牌乱挂、乱搭乱建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畅通;经营户经常因管理问题发生“碰撞”,损害了城市的形象。该市人大代表多次联名提建议,要求尽早解决问题。
面对代表们的诉求,汉川市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4月成立工作专班对城市管理工作开展调研。调查发现,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涉及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加上体制和法律规定上的不统一,导致部门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工作合力的形成。如户外广告管理、修(洗)车审批管理等需要涉及工商、交通、建设部门;农贸市场管理需要涉及工商、卫生和建设部门;市区交通秩序维护、车辆乱停放、乱营运等问题涉及交通、交警和建设等部门。
加之城市管理一直都是以部门为主的“条状管理”模式,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管理“盲区”,如城中村、园中村的脏乱差问题等。
针对调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2012年7月中旬,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作出决定,每年重点提出1、2个问题,跟踪监督,不留死角。
2012年7月24日,为解决体育馆路原西门桥街心花园处夜市排档超人行道经营、越线经营等问题,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项视察,对文化路欢乐街、霍城大道文化北路、体育馆西路等重点路段进行察看,提出开展“整治月、督办月、整改月”活动要求。10月中旬,越线占道问题已整改落实到位。
汉川市山后一路占道棚亭最多,是历年都未彻底整治下来的“老大难”路段。如“红波土菜馆”的店外操作间,已有上十年历史,店主在制作该操作间时花费了二三万元,经济投入大,拆除的抵触情绪严重。该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饶雄光知难而上,主动和餐馆老板交心谈心,耐心宣传整治工作意义,并邀请店主到星级店参观,最终得到理解。操作间被拆除后,餐馆的环境变好了,生意更旺了。
2013年9月,汉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并审议市城市管理局的《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后,建议该市城管局赴外地学习先进执法理念和城市管理工作经验,更好地助推汉川城市管理工作。
该市城管局派出考察组,分赴安徽省宣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辽宁省大连市豪雅市容整治与美化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余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考察学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014年3月24日,该局与本地众成、联合广告公司达成店招升级改造合作意向,投资147万元,对北桥路、体育馆路1240多家店招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2015年新年伊始,汉川人大常委会确定对该市城管局开展工作评议。按照方案要求,5月上旬至中旬,由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活动小组成员、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评议调查组,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查。
5月21日,汉川人大常委会组织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现场察看了该市城区文化路、体育馆路等几个市容市貌重难点整治路段,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在随后召开的评议会上,25名参评代表结合日常工作实际,谈感想,提意见,并进行无记名量化测评。
“根据分值对应的满意度,满意票21票,基本满意票4票。”汉川人大常委会主任胡腊兵现场公布了评议结果,随后要求该市城管局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一个月后将整改工作情况书面向汉川人大常委会报告。
截至目前,汉川市已多次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先后拆除落地雨棚185个,清理彩条布雨棚418个,疏导入市场菜贩173户,规范摊点306户,查处临街门店装修渣土乱堆放行为21起,规范摊点130处,规范或取缔流动摊点159户。累计监察公私房347起,拆除违法建筑162户、围墙7处,控制违法建设行为147起,处理违法建设行为339起。(王旭明、汪秀斌、张浪浪)
来源:孝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