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建设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
建设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
——恩施市2013年城市管理工作小记
本网讯 通讯员胡祖华报道:今年以来,恩施市城市管理局按照“洁净、畅通、安宁、文明、和谐”的要求,以“六城同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为抓手,以建州30周年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以“综合整治、示范创建、素质提升”三大工程为载体,城市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综合整治效果明显
2013年,该市在城市保洁工作继续推行“两冲洗两保洁”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突破了城市管理五大工作难点。
突破了户外广告杂乱无章的难点。耗资近800万元打造东风大道“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广告亮化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按照“一店一招、一街一景”的要求,加大高速公路进出口、城区主次干道、广场周边及楼顶、墙体等户外广告日常监管工作,全年共拆除违规广告牌1300余块,清理违章设置的灯箱广告580余处,拆除舞阳坝天桥周边跨街广告9块,整治立面5万余平方米。
突破了交通拥堵的难点。联合交警、运管等部门组建100余人的工作专班,开展“治堵保畅”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和电动车专项整治活动。同时,新建沿江路等3处立体停车场,开放单位、院落停车场5处,在人行道施划摩托车停车位1800个,取消道路两侧所有摩托车停车位和部分影响交通畅通的小车停车位180余个,调整及合并公交站台51处。全年共处理乱停乱放等违章车辆6000余起,教育放行乱停乱放车辆4000余台次。
突破了城区建筑渣土运输和噪音管理的难点。联合交警、路政、运管等部门开展建筑渣土专项整治,采取在城区主要出入口定点检查及24小时巡查等方式,重点整治建筑渣土抛撒遗漏等严重污染城市环境的顽疾,并严格执行“六不开工”(即审批手续不全不开工、围挡不合要求不开工、进出口硬化条件不达标不开工、不设置冲洗工具及冲洗工具不正确使用不开工、保洁人员不到位不开工、不签订《卫生责任状》不开工)管理措施,全年共检查工地300余处,查处违章运输车辆200余台次,对污染严重的10余处工地予以处罚。同时,联合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开展城区噪音专项整治,重点对社会生活和夜间施工噪声扰民行为进行处理,全年共受理噪音扰民案件1078件,对舞阳坝中心区域店铺20余处扰民音响器材予以拆除。
突破了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管理的难点。按照“主次干道严管,背街小巷规范”要求,以网格单元为依托,实行定人、定责、定路段、定管理标准、定考核标准、定奖惩的“六定”管理办法,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实行从严管控。全年共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长期占道、出店经营的夜市摊点进行集中整治,取缔违法占道摊点78家,取缔(规范)航大市场、体育场市场、舞阳坝、人民路等处临时摊点500余个。全年12319城管24小时服务热线共受理投诉、咨询案件5600余件,处理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突破了“两违”行为屡禁不止的难点。加大“两违”清理整治力度,新招30名城市管理协管员充实到“三办一镇”两违清理工作专班,实行“早巡、早查、早拆”工作机制,全年共立案1118起,依法强拆违法建筑373栋、65352.4平方米,“两违”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示范创建亮点纷呈
开展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创建活动。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东风大道(黄石大桥至凤凰城路段)进行整体规划,分段规划美食风情街、现代商业街和土苗风情街三种不同风格进行改造,整改门头招牌597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597份,拆除跨街龙门架广告9块,改造门头招牌9524平方米,拆除违规设置广告牌5258平方米。“示范路”创建工作已全面结束,街道面貌焕然一新,现已通过省住建厅、省交通厅初步检查验收。
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美好示范路”活动。打造以“清江河为中心,连珠大桥、黄石大桥、清江桥、风雨桥、凤凰大桥、施州大桥为节点的内环线”为重点的“交通秩序美好示范路”,取缔东风大道原两旁临时停车位120个,建成立体停车场3个,开放地下停车场3处,采取严管重罚和交警城管队员不间断巡查等措施,州城东风大道、航空路、解放路等城市主次干道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极大的改观,市民反响十分良好。
开展“最佳小区”评选活动。6月,该市以六角亭解放路社区为试点,启动老旧改制小区环境卫生实行社区、物业、环卫联动管理工作,重点对小区环境“脏乱差”进行彻底治理,清除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等,目前,城管委办公室已将小区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检查考核范围,该市“最佳小区”和“脏乱差小区”评选活动也于今年正式开展。
部门联动全民参与
全民参与“治堵保畅”活动。今年8月至9月初,该市59个市直部门200余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东风大道“交通秩序美好示范路”文明劝导活动。9月以来,城区三办的全体干部职工又积极参与东风大道、航空路、解放路“交通秩序美好示范路”文明劝导活动中。通过劝导,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明显减少,市民素质得到了提高。
开展“城市不文明行为”曝光活动。在2012年的基础上,继续联合电视台和硒都网开设“城管在线”及“城市不文明行为”图片征集活动,曝光不文明行为,积极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依托电视台、报纸、硒都网等媒体,集中宣传治堵保畅、城市建筑渣土、城市噪音专项整治等工作,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并发放《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城市管理常用法律法规摘录》、《倡议书》、《城市管理十要十不准》等资料10万余份。
开展人大代表视察城管、硒都网友体验城管和城市管理大手牵小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都认识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营造了全民参与城管、支持城管、理解城管的良好氛围,广大市民素质得到普遍提升,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空前浓厚。
加大投入强化保障
2013年投入400余万元,新购买了洗扫车1台、压缩车1台、洒水车1台、拉臂车4台、不锈钢垃圾桶1000只、不锈钢果皮箱500只(主干道的挂桶已退出了街道)。
投资9428万元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正有序推进,主体工程现已完成,相关设备正在陆续安装之中,计划明年4月进行联动试车投入试运行。
投入160万元建成了“数字城管”一期工程,并接入了公安“平安恩施”视频探头资源,为全体城管执法人员配备了“城管通”手持终端,基本实现了城区重点路段市容市貌及执法过程的实时监控。
同时,该市按计划完成十大民生工程(五座公厕、十座垃圾收集站、一座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免费向市民开放直管公厕33所;环卫工人及城管协管员待遇实现了三年三级跳(增至1770元),并办理五险,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