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的消防,不能高处不胜寒
城市天际节节高,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时尚,还有火灾隐患——
摩天大楼的消防,不能高处不胜寒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再是诗意的想象。如今,城市里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
昨日,我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为期半年的全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打一场消防安全攻坚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警醒】
伦敦“6·14”高层公寓大火敲响警钟
火灾,摩天大楼的致命杀手
今年6月,英国伦敦北肯辛顿区一座24层公寓大楼发生火灾。
熊熊大火吞噬整栋大楼,经45辆消防车和200余名消防员近11小时的扑救,明火最终被扑灭。大火造成至少80人死亡,不少公寓和周边房屋被烧空!
8天后的凌晨,杭州上城区鲲鹏路蓝色钱江2号楼18楼发生火灾。消防人员赶到时,火场内被困4人,一个妈妈和三个孩子,均被送往浙医二院抢救。早上7点不到,火势被扑灭。令人遗憾的是,4名伤者因抢救无效全部死亡。
火灾,摩天大楼的致命杀手。
由于人员密集、功能复杂、救援难度大,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09年央视新址“2·9”、2010年上海静安公寓“11·15”、2011年辽宁沈阳皇朝王鑫酒店“2·3”等高层建筑火灾,均造成重大损失。
今年以来,全国共接报高层建筑火灾2517起。“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的事故!”公安部消防局明确要求,各地深刻吸取伦敦“6·14”火灾教训,打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攻坚战。
【现实】
全省百米以上高楼近2000栋
灭火,消防“高处不胜寒”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有百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近2000栋。其中,武汉市百米以上的高楼1900栋,而3年前只有291栋。
楼层越高,灭火难度越大。
省消防总队负责人解释说,高层建筑有竖向的各种通道,火灾时烟气向上升腾,在建筑里面形成了烟囱效应,助长了火势蔓延;高处气流的运行速度更快,风助火威,高层建筑燃烧更加猛烈;在一定条件下,30秒内就可从第一层到达30层以上;全球最高的消防云梯也只能到达130米,国内常规云梯高度只有四五十米;云梯的高度,在超高层建筑面前难以发挥作用;而直升机只能自带灭火剂,低空飞行风险大,在城市里灭建筑火灾很少见。
2012年的武汉市“两会”上,政协委员王辉曾建议:消防灭火“高处不胜寒”,要慎批慎建高楼。他举例说,2011年3月,武汉市一栋22层高的建筑21楼失火,从下午4点燃至晚上9点,近百名消防员及公安干警,十几辆救火车及几台先进的消防设备车及时赶到现场,由于楼层太高,消防水枪压力不够,只得望楼兴叹。
近年来,全省高层建筑共发生火灾907起,与上个五年相比,火灾数量上升了1.15倍、死亡人数上升了9.5倍、受伤人数上升了15倍。
【防范】
消防安全,主要靠“防”
每栋高楼设立消防安全“楼长”
“要坚持‘把隐患当事故’,把防范做在平时,把隐患消于未萌,把险情灭在初始。”在部署下半年全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时,省领导明确要求,要在全省推动建立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每栋高层建筑设立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楼长”,组建集防火、灭火、宣传于一体的微型消防站,提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日常管理水平。
“武当山风景区在古建筑群安装消防水池储水量监控系统,全时段监测水位、管道、阀门状态,智能化补水,效果很好。”会议透露,下一步,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我省将加快建设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逐步将所有高层建筑联网接入,对消防设施实行24小时监控预警。
未来,我们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鼠标巡逻、探头站岗、物联放哨”,对重点部位、危险物品、消防设施、重点人群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科学预警各类火灾隐患及灾害事故,切实提高“智能防控”水平。(彭小萍、刘艳红)
来源:湖北日报
拆除违规建筑清除非法采砂企业
潜江加大力度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
自来水的安全洁净关乎民生。一旦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环境污染,将会对饮用水带来威胁。
去年底,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湖北期间,针对潜江市汉江泽口码头饮用水源地、红旗码头饮用水源地存在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及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了督察,并要求当地尽快整改。
泽口码头水源地位于潜江经济开发区汉江边,设计取水能力12万吨/天,主要服务园林城区、杨市办事处、潜江经济开发区、竹根滩镇,服务人口35.2万,年取水3290万吨;红旗码头水源地位于汉江右岸红旗码头处,设计取水能力10万吨/天,主要服务江汉油田、王场镇、积玉口镇,服务人口13万,年取水2190万吨。
时隔大半年,潜江市两处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得如何?日前,记者前往当地走访。
在当地环保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首先来到泽口码头饮用水源地。距离水源地还有1000米处,记者看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警示标牌,该市环保局副局长万立国介绍,根据要求,所有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都要有明显的警示标牌,确保民众不要误入。
来到取水口,记者看到取水口趸船上下游没有任何船只和码头。万立国介绍,“此前,泽口码头有不少非法采砂活动,而保护区内也有不少建筑物。接到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反馈意见后,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对取水口周边环境问题进行了彻底摸查。”
现场,记者看到取水口周边有不少工作人员正在对此前拆除的建筑物残渣进行清运。而此前反映最为强烈的非法采砂企业已不见踪影,该市公安局环境保护警察支队支队长肖启军说:“针对饮用水保护区非法采砂的犯罪违法行为展开调查,并刑事拘留了3名犯罪嫌疑人,将泽口码头、红旗码头的采砂厂全部关停。”
截至目前,汉江泽口水源保护区已完成21栋建筑物及周边设施的拆除工作,清运煤堆、砂石8000余吨,完成鄂航码头住户区22户拆迁安置工作,并对保护区内未搬迁建筑采取停水停电等强制措施。此外,泽口码头水源地景观整治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安装了铁丝网进行保护。二期工程也正在有序推进。
除泽口码头饮用水源地外,红旗码头饮用水源地也在加快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万立国介绍,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在红旗码头水源地多次召开现场会,针对保护区农田较多,且现有道路实际上将取水口与居民隔离的现状,提出了征用一级保护区农田350亩,通过工程治理建成水源地核心保护区的整治方案,整治工程预算投入2000万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治理措施、施工图纸、一、二级保护区标识标牌设计等已完成,目前正进行财政评估,预计9月上旬开标,9月中旬正式施工。同时,该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拆除房屋30间,二级保护区预计搬迁坟墓213座,庙宇1座,清除砂场2处,迁移渡口1处。11月底保护区整治全部完成。
汉江泽口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余首均介绍,下一步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计划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保护区内所有建筑的拆迁工作,11月底前完成保护区的绿化建设工程,12月中旬完成各项工程验收工作。(王理略、尹丹丹)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