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全力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本网讯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是加快补齐生态建设和民生领域突出短板的重大举措,也是啃硬骨头的攻坚之战。近年来,仙桃市住建委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按照“建设水乡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积极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改善乡镇乡村人居环境体现了应有担当作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抓”。
一是抓顶层设计。运用PPP模式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及时修正完善PPP相关手续,最大程度降低项目投资预算,全市1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继启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工程量的70%,配套管网完成工程量的50%,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按照“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工作思路,由洁达公司负责全域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做到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作业标准化、保洁常态化的目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在全省季度考评中连续多次名列第二。二是抓试点示范。坚持试点先行,在郭河、张沟、陈场等5个镇开展雨污分流、入户管网建设试点,郑场、剅河、通海口、杨林尾等15个镇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并汲取成功经验全面推广。目前,乡镇入户管网已全面开工建设,垃圾分类治理已在43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三是抓质量关口。严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材料进场和竣工验收关口,实行进场材料供应商信用评价、竣工管网闭水试验验收,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质量,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未出现质量问题。四是抓考核督办。建立健全“周巡查、月通报、季考核、年总评”的考核制度,每周不定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巡查督办活动,考核结果与各地、企业资金奖惩挂钩,确保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规范化、常态化推进。
仙桃市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来看,总体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群众参与度不够。特别是对于入户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治理、垃圾分类等事项,群众配合参与较少;二是治理进度不平衡。乡镇之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和垃圾无害化治理成效快慢不一、优劣不一;三是治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与农民预期需求、与改善农村环境要求存在差异;四是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仍有部分乡镇对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存在消极懈怠心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阶段,市住建委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突出问题导向,主动对标校表,严格按照工期计划,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保质保量完成治理任务。
坚持宣传引导,全面营造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共建氛围。针对入户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薄弱环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高密度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治理工作进乡镇、进农村、进农户,确保治理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坚持挂图作战,努力完成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建设目标。按照全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工作要求,将进一步加强督办,加强指导,加强协调,定期通报,确保落实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2018年年底前完成17个新改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全部投入试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
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保障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成效。围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难点问题,借鉴其它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垃圾收运网络与废品回收网络“两网协同”建设,促进源头分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并优化垃圾分类处置方案,引导农民主动接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抢抓污水处理设施验收,按照“分步验收”的方式,严格提升井、入户管建设及雨污分流治理监督验收,做到“建成一处,验收一处”,切实保障污水收集率、进水水质达标率,稳固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成效。
坚持硬账硬结,精准管控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质量安全。按照“政府主导、乡镇主体、农民主角”的工作思路,极尽所能调动部门、乡镇农民参与治理工作的监督管控。一方面,组建督查专班,督促建设单位、保洁企业按照建设计划和治理标准开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对未按要求完成形象进度或治理效果不达标的,严格进行处罚;另一方面,加大对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考核结账力度,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各地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在年终职能考核中的分值比重,并严格考核结账,做到治理工作硬账硬结。同时,按照智慧住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等内容,纳入平台进行一体化监管,提高监督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后续,市住建委将继续精准发力,全力补火,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为切实改善仙桃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乡田园城市做出住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