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数字化城管引领精准“创卫”
创卫进行时
“上午9点15分,关帝庙广场有一处暴露垃圾。”8月23日,荆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平台接到网格员上报的信息,通过平台大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暴露垃圾”是一个废弃的行李箱。
接到信息后,系统自动立案,将任务分派至相关社区终端,社区干部迅速带领城管队员和环卫工人赶赴现场,处置完成后,城管队员对清理后的现场拍照记录,发送到中心平台。经坐席员比对核实,确定结案,整个处理过程不到10分钟。
建平台城管数字化
随着“创卫”工作的深入推进,荆州区投入近500万元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实现了城市精准化管理,确保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现在街道宽敞了,城市更整洁了。”在荆州区居住的市民王先生评价道。如今,数字化城管平台将中心城区、各镇、管理区中心集镇和33个村(居)纳入城市综合管理检查范围,从上午7点至晚上10点,受理7大类、97小类事件处置,每天平均受理450件左右,处置率达80%以上。
市容环境的整治,只是荆州区开展精准“创卫”的一个缩影。由于古城保护和城市建设滞后等原因,荆州区三无小区、背街小巷、小餐饮、农贸市场、旱厕等“创卫”重难点工作都需要精准实施。
为保证“创卫”工作精准进行,荆州区全区上下一心,多方发力,对照“百日攻坚”千分任务分解表,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清单”倒逼专项整治,以专项整治补齐工作短板,全民动员打好“创卫”攻坚战。
克难点小区大变样
把握重点,攻克难点,就是精准“创卫”最有力的举措。
8月15日,记者在御河社区楚兴小区看到,路面干净整洁,居民楼外墙面粉刷一新,宣传标牌整齐划一,小区花园里栽满了各种绿色植物,让人感觉舒适宁静。
过去,这里由于缺乏管理,居民乱搭乱建、开荒种菜、养鸡喂鸭,生活垃圾随处乱倒,路面被车辆压得破烂不堪,天晴尘土飞扬,下雨一路泥水。
今年,荆州区委、区政府投入90多万元对楚兴小区进行综合整治。“现在大变样了,晚上出门再也不用带电筒了,路面平坦了,我经常和老伴儿下去散步乘凉。”环境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居民对“创卫”赞不绝口。在完成年初8个“三无”小区整治的基础上,荆州区近期再次投入1253万元,启动第二期22个“三无”小区整治工作。
伴随着“三无”小区大规模改造的还有背街小巷的整治。这些背街小巷普遍存在缺少下水管网、雨水口、路灯、绿化等问题,甚至有的小街巷路面还是泥巴路,居民反映强烈。
经初步核查,荆州区53条背街小巷需要进行改造,工作量化显示——需安装252盏路灯、疏挖33处下水道及更换177个窨井盖和63个雨水口。
位于茶庵寺社区的黄沽塘巷就是背街小巷改造的典型。据附近居民张老伯介绍,过去,由于缺乏下水管网,加上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一下雨路面泥水横流。
今年5月20日,小巷整治工程启动,新建下水道361米,铺建水泥路面134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947平方米,种植香樟树9棵,总投资65万元。建成后,小巷面貌焕然一新。
“创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着力改善古城基础设施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使‘创卫’成果直接惠及每一位市民。”区委书记周昌俊说。
改善细节,服务民生,就是对精准“创卫”最好的阐释。
大改造创卫全覆盖
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荆州区对“三无小区”改造、小街巷改造维修、路灯安装及维修、下水道疏挖、窨井盖更换、植绿补绿和绿化养护七个方面的工程总投资达3686万元。工程施工期间,参与施工建设人员共19519人次,出动机械3224台班,清运垃圾500吨,下水清淤350余吨。
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是精准“创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据区旱厕改造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目前,全区共拆除旱厕150座;12座应提档升级的旱厕已有9座完成改造;9座应改建的旱厕已有3座完成改建,4座正在动工改建;应拆除但须补设移动公厕的7处,目前已拆除6座,安装完成3处;维修改造52座直管公厕(水冲式),已完成40座。
为了促进老旧菜市场的整改工作,区商务局将19个菜市场分三大类进行整改,其中对标改造升级9家,对标管理4家,拆除关停6家。全区抽调人员组成19个工作组,脱产进驻所有菜市场,指导整治工作。目前,19个菜市场的整治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创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
荆州区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广场等20多处重点场所设置“创卫”户外广告,在荆中路、南环路、郢都路等主干道临街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创卫”宣传语,在各社区设立宣传专栏展示“创卫”工作动态。同时,引导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区老姨妈每天两个时段在东门、天桥、花台、郢都路等主要路口,开展“创卫”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宣传氛围,提高市民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周金虎)
来源:荆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