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咸宁:市住建委强力整治“四难”不正作风

2014-05-29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破除围墙敞门提效 斩断利益亲商便民
——咸宁市住建委强力整治“四难”不正作风

  本网讯 通讯员郑佳报道:门难进、脸难办、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一直是群众深恶痛绝的部门不正之风。咸宁市住建委砍掉门槛,敞开通道,破除利益围墙,斩断利益黑手,扳倒小鬼难缠,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情为企业减负提效,切实转变政风行风。

    砍掉门槛 变“单开门”为“双开门”
    切实解决好“门难进”的问题

  内部“瘦身”。咸宁市市住建委削减资质认定,降低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没有设置禁区的,统统绿灯放行,凡是市场能够自我调节约束的,不设门槛,先办后审。施工许可前置条件由原来的15项减少为7项,对符合法定施工许可发放条件的,3个工作日内发放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由原来的5天缩短为3天。不是法定前置事项的先办后审,友情告知,不允许捆绑审批,搭车收费。

  外部“减负”。咸宁市住建委将相关部门(如气象局、地震局、人社局等)的审批前置事项在招投标的同时,提请咸宁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联审联办,限时办结,在规定的时限内,部门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视为通过,通过内转外不转,最大限度内减少服务对象等待时间。通过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激发了市场活力,建筑产业块头茁壮成长,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创造了全市八分之一的GDP,十分之一的利税。

    撕下面具 变“马脸”为“笑脸”
    切实解决好“脸难看”的问题

    咸宁市住建委创新方式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体验活动”,让干部职工摆正位置,换位思考,深入污水处理企业一线,实地体验,增进与服务对象的感情,真正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办,着重解决“生冷硬恶、推拉横拖”的“官派作风”问题。破除利益围墙,清理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还原行业协会本来面目,不准行业协会成为“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特殊利益集团。

    放下架子 变“夹生话”为“心窝话”
    切实解决好“话难听”的问题

  立紧箍咒,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绩效考评等机关效能制度,杜绝党员干部“叫得响做得空”,“确保不打“官腔”,不说“空话”。上高压线,严明纪律。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九条规定,严格执行“政务公开、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相关制度规定,不得以各种理由敷衍、刁难服务对象。对存在“衙门习气”、“慵、懒、浮、散”和“中梗阻”等不良现象的相关责任人进行效能问责,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装显微镜,明察暗访。不定期对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群众办事多的单位进行“明地观察”,“暗里了解”,观察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体验服务水平。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定期通报,形成威慑。

    掰倒小鬼 变“私堂”为“公堂”
    切实解决好“事难办”的问题

  斩断“黑手”。坚决扭转市场中介组织乱收费、乱作为的问题,市住建委从行业协会开刀,明确提出“建委不花协会一分钱,但也不许协会乱花一分钱”,顶住压力,毫不留情面地对行业协会进行了全面清理,撤销了1个协会,7个行业协会全部与主管部门脱钩,14名兼职干部全部退出,斩断市场中介组织向行业主管部门利益输送的链条。

  拔除“芒刺”。按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咸宁市住建委对供水和供气这些民生问题,要求特许经营企业的体制、机制可以变,但服务民生的宗旨不能变,不仅要解决好“饮水难”问题,更要解决好“水难饮”的问题,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明确企业要讲究效益,但服务民生不能讲价钱。不仅要解决好燃气“报装难”的问题,更要解决好“通气难”的问题,让市民用上“安全气”。

  安装“护栏”。明亮权力清单,开展风险点排查,根据清理后的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围绕建设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资金使用、行政执法、工程建设等关键岗位、重要环节,开展腐败“风险点”排查,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和反腐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