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第三卫生间”凸显文明理念

2017-02-13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厕所革命”看起来事小,但与人们关系紧密。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如女儿协助老父亲,父亲协助小女孩,该怎么如厕?这不,人性化的标准来了。日前召开的2017年全国厕所革命现场会提出,全国5A级旅游景区都应配备“第三卫生间”。(2月8日新华网)

  “第三卫生间”,指的是在内部结构与设施上都不同于传统男、女卫生间的特殊卫生间,面积一般不小于6.5平方米,辅助设施也较多,主要目的是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如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当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且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时,第三卫生间可以极大地提高使用者的尊严感与幸福感,也体现了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更注重实用性与人性化的理念。

  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整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服务也在不断深化。以铁路系统为例,全国铁路所有高铁车站、新建和改建车站均设置了无障碍设备设施,包括重点旅客专用候车室、残疾人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其他老旧车站的改造工作也在逐步实施。动车组列车、直达列车和新造列车均设有残疾人座席及无障碍卫生间,其他车型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正在积极推进。

  从无障碍设施到第三卫生间概念的出现,无不体现着公共服务人性化意识的成熟及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弱者的方便,意味着社会文明的提升;弱者的尊严,更意味着地区或国家的体面。

  设置第三卫生间凸显社会进步。第三卫生间可以很好地解决特殊人群如厕尴尬的问题。全国5A级旅游景区都应配备第三卫生间这一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一思路,不仅应在景区推广,也值得全社会借鉴。如火车站、飞机场、大型商店等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区域也应开始筹谋第三卫生间的设置。在城市乃至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速快跑追赶社会发展之时,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真正让他们的出行更有尊严、更舒心如意。

  相信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对于弱势群体及有需求的民众的关注仍会不断加深。公共资源的分配与使用也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真正地发挥出效用,而不是沦为无用的摆设。(刘正中)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