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荆州正文

荆州:市住建委双管齐下打好“扶贫”组合拳

2016-06-23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万明钧报道:一个个崭新的蔬菜种植大棚、一条条新修缮的平坦道路、一排排整齐笔直的桂花楠树……在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沙口村,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自2015年9月市住建委扶贫工作组进驻该村以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逐步拓宽,一片欣欣向荣中,村民的收入有了可喜变化。

  产业兴村 精准发力

  上午8点左右,在沙口村8组一西红柿种植大棚内,63岁的李从凯和老伴正在采摘硕果,不一会儿,身旁的框内便堆满了熟透的西红柿。“农闲时,我和老伴就会来大棚工作,两人一天能赚140元。”李从凯说话间带着喜悦。

  李从凯是村里登记在册的贫困户之一,7.6亩耕地每年收入万元左右是俩老的主要经济收入,自从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门口的大棚打工以后,收入较之前增长了近一倍。

  精准调查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前提。为详细了解沙口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市住建委主任张少华带领工作组进行了走访调查摸底;为进一步号准病根,对症下药,工作组还带领沙口村“两委”班子专程到江陵县颜闸村实地参观学习,把产业兴村作为本次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落实。

  在确定发展方向后,工作组充分结合实际,把蔬菜种植大户王同军和余庭作为典型示范案例,以点带面,鼓励村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工作。在大户的技术指导及工作组、村委会的共同扶持下,截至5月底,57个新修大棚连片而成,预计年均可转移劳动力5000多人次,其中多为贫困户。

  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不够,重要的是“扶志”,由以往的“要我脱贫”观念逐渐转变为“我要脱贫”思想,这样才能帮助贫困户找到致富路子,实现“造血”扶贫。

  真扶贫、扶真贫。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的蔬菜种植技能,增加农户收入,工作组还针对性地对沙口村蔬菜经营大户和部分贫困对象进行了新型农村种植技能培训,许多贫困户第一次走进了大学校园,接受了专业的种植技术培训。

  “扶志”助强 关爱到户

  沙口村位于沙市区西南角,有村民850户,其中289户为贫困户,因耕地少、缺乏资金,加上劳动力不足,该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镇乃至全区的偏低水平,且村级债务高达200万元,是沙市区有名的穷窝子。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为贫困户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沙口8组的张兰秀,早年丧夫丧子,一直以来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政府援助房中,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电路出现故障,无电可用持续近一年时间。工作组了解情况后,考虑到天气严寒,气温偏低,于2016年1月22日特意请房屋维修人员冒雪前往其家中,对其房屋电路全部检修,免费更换了电线和开关,长期断电的问题得到解决,张兰秀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扶贫先‘扶志’,只有充分激起贫困户的精气神,树立起致富信心,才能彻底扭转被动扶贫的局面。”住建委扶贫工作组组长王菁华说,为激发群众加强生产、脱贫致富的热情,工作组把为每位贫困户建档立卡作为精准脱贫的切入口,在全面摸清贫困户“家底”后,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助力贫困户将脱贫致富之路走得更快、更远。

  帮扶,就像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沙口村村民的心。在工作组组员和贫困对象一对一帮扶之下,目前,已有195户贫困户列入预脱贫之列。

  紧扣民生 完善基础

  “以前这里都是田,完全没有路,村民想要把大棚内的蔬菜运输出去,至少要转两道车,往往菜还没有运出去,就已满身是泥了。”沙口村副书记徐帮林说:“有时下起雨来,一脚踩下去,淤泥都能到小腿肚上。”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村庄发展亘古不变的道理。为提高驻点村的硬件条件,扶贫期间,工作组在沙口村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修建和拓宽、土地平整、堤坝维护和建设等基础工作。精准扶贫不到一年中,该村已修建通组公路9441米,完成沟渠疏挖和硬化11961米,新建泵站12座,完成土地平整770亩,修建U型槽18000多米,新建公路涵洞60个,铺设碎石路30000米。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

  “扶贫是项系统工程,重点要创新思路,找准发力点,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王菁华介绍,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除在产业、精神等方面全力出击外,还要大力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入村以来,市住建委工作组结合部门职能实际,狠抓落实村庄卫生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年初,工作组购买850个垃圾箱发放到每家农户中,并配套垃圾车每天往来于农户与垃圾集中填埋点之间;3月,近万株楠树和桂花栽种到了新硬化的通组道路两旁,通过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沙口路宽了、树绿了、景美了、污染少了;6月,沙口村成功获得省级宜居村庄称号。

  诚心结对 真心帮扶

  针对沙口村困难家庭多、致贫原因千差万别的现状,住建系统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人脉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的口号和宗旨。

  如何让穷亲戚树立脱贫的理想信念,为穷亲戚解决燃眉之急,帮穷亲戚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成为党员干部们“认亲”后的一桩心事。2016年3月,张少华来到75岁的五保户杨生舟家中,在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后,他鼓励老人要树立生活信心,要坚定“脱贫”信念,自主选择扶贫路子,平时遇到困难可随时给他打电话。沙口1组的王逊卓2016年8岁,父亲去世早,母亲离家出走,自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帮扶人蔡华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其就读的开发区周黄小学取得联系,在学校校长和班主任处了解到王逊卓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后,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为他办理了孤儿证,减免其学费和生活费。

  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市住建系统144名党员干部与沙口村贫困户接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20多名困难家庭成员在沙市周边找到合适工作,为6名学龄儿童办理了学费和生活费减免手续,为贫困家庭个人资助帮扶物质和资金近40000元。

  自2015年10月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市住建委多方凑集资金,为沙口村捐钱捐物,截至2016年5月,已为扶贫对象援助帮扶资金共计30万元。

  市住建委表示,下阶段工作组还将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积极与村委会沟通协商,在该村创办村集体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工作组已争取上级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土地等手续也正在申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