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建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效果
本网讯 通讯员伍长林报道:今年以来,竹山县以305、236省道沿线为重点,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在全县17个乡镇全面开展“四建四改四清四化”活动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营造整洁靓丽的乡村环境,实现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的目标,该县出台了相应措施,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成果。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宣传《村规民约》和《竹山县生态文明公约》,依托十星级文明创评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争创“卫生星”,让老百姓自觉养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整洁的良好风气。
二是明确责任、加强管护、注重实效。各乡镇成立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明确人员、经费、职责、制度,全面抓好乡镇集镇建设和乡村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同时在305、236省道沿线乡村配备保洁人员,统一纳入县公益性岗位,专门负责公路沿线的卫生清扫和公共设施管护,确保省道沿线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三是大力落实“路长制”。全面落实乡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管片民警、卫生监督员“六位一体”的路长管护机制,分段管护道路沿线环境卫生,着力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确保道路畅通、环卫等公用基础设施完好。
四是大力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各乡镇与农户、商户、机关单位签订门前“三包(包清洁卫生、包车辆停放有序、包门前的公共设施管理)”责任书,引导群众讲卫生、爱整洁,彻底消除乡村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转变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助推乡村环境整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五是严格落实督办检查制度。该县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严格日常督办检查及年终考核兑现,对平时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对环境整治工作中行动迟缓、整改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进行通报批评,通报表彰和批评结果直接与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同时要求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农户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考评结果与“十星级文明农户”享有的各项惠民政策相挂钩,有效促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的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