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数字城管”千里眼看“大城小事”
6日一大早,市数字城管系统信息采集员胡国权同以往一样,在颐阳路、沿湖路之间的网格上进行巡查。
巡查中,胡国权发现陈家湾立交桥下面的一处窨井盖出现了破损下沉现象,不但妨碍车辆行驶,更影响行人安全。他立即拿起安装了“城管通”的手机拍照后,将情况上报至数字城管监控系统。随即,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收到了汇报并核实立案。这问题迅速下派给市政管理部门,并第一时间得到了处理。
74平方公里全视域监控
“您好!这里是黄石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 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17名坐席员正在接听市民的投诉电话,并快速通过GPS系统定位事发地点的实时图像,核实投诉事件的真实性,如果事件真实,指挥中心将在第一时间内向责任主体单位进行“派活”,短短几分钟内,数字城管系统就为一个个城市管理难题的处理找到了“东家”。去年11月1日,总投资近1700万元的黄石数字城管系统正式试运行,项目覆盖建成区74平方公里范围,利用三维实景技术共采集城市道路实景影像近600公里。
配合全视域监控的功能,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建立了信息采集、核实立案、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果一个完善的闭合处理问题流程。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主任罗启建介绍,就信息采集这个环节,我市现共有82名像胡国权这样的采集员,他们每天穿梭在黄石的大街小巷进行巡查,发现问题迅速上报。
罗启建说,除了采集员的反馈外,市民还可通过东楚传媒呼叫热线、视频监控、城管热线12319、黄石数字城管政务微博和黄石数字城管网等多种渠道反映城市管理问题,这些信息都能准确派遣到相关部门并获得及时处理。
31万个城市部件有“身份证”
在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只要输入一个代码,中心控制电脑的屏幕上便会出现这个代码指向的市政设施的所有信息,名称、所在位置、归属部门等一览无余。
市政设施种类多、数量大,我市对城市公共管理区域内的设施,按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其他设施等进行分类编号,最终让每一盏路灯、每一个窨井盖、每一块交通指示牌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全市31万个部件有这样的“身份证”。
“数字化平台运行后,城市的市政设施出了问题,相关责任单位很明晰,部门之间再想‘踢皮球’就难了。”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副主任科员王慧丰说,数字城管系统还可对户外广告、违章建筑、渣土运输等进行远程管理监控。
数字城管还需部门配合
我市数字城管试运行一年以来,大批影响市容环境的城市管理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然而,还有很多的难题亟需解决。
据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一年来我市数字城管的结案率仅为75,低于全国标准十个百分点。原因何在?
罗启建表示,“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体制、机制等原因,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的问题长期存在。”如IC卡公用电话亭,我市城区目前尚有1000多处,由于长期闲置,许多电话亭残破不堪,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多次接到市民投诉,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对其进行维修或拆除,但效果甚微。
“更有历史原因带来的管理难题。如团城山地区污水管网的维护、大泉路插花地带的管线管理出现问题时,解决起来都是难题。”罗启建说,比如说国a道上斑马线等公共设施损坏后,就找不到责任主体;再如城区随处可见的弱电线缆乱搭乱牵现象,连责任主体单位之间也分不清是谁家的线。
为此,罗启建呼吁,希望市城管委45家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责任,将数字城管工作纳入单位的管理考核,并安排充足的人力财力,保障城市管理难题迎刃而解。如此,数字城管才能变成全民城管!(廖巍巍)
来源:黄石日报 责任编辑: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