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老河口:推进城区“五化”工作的意见

2013-07-11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杜晓波报道: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引领、助推“五城同创”活动更好开展,取得实效,老河口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3年7月始在城区全面实施“五化”(即城市夜景亮化、市容美化、景观绿化、环境洁化、秩序畅化)工作。

  一、亮化城市,打造城市新景观

  (一)实施立体亮化。亮化沿江大道沿街建筑、行道树和滨江景观带,在北京路、汉口路绿化带内灯杆上设置梨花灯箱,对城区北京路、汉口路、胜利路、东启街、大桥路等5条重点路段临街73家企业、51家事业单位、9家居住小区共133栋建筑物安装灯饰,增加亮化密度,提升亮化档次。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亮化坚持色彩淡雅、亮度适宜、频率适中的原则;企业亮化坚持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原则;居住小区亮化坚持色彩统一、变频均匀、材料一致的原则。

  二、美化城市,展现城市新面貌

  (二)整治广告招牌。按照城市规划,合理编制主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规范和计划。取缔立面破旧、内容不健康、品位低下、超过审批期限的户外广告和脏、乱、破旧的店面招牌。首期对沿江大道、胜利路、东启街、北京路南段门店户外广告招牌进行统一规范设置,逐步延伸至其它路段,达到一街一景,提升城市品味。

  (三)美化临街建筑立面。结合街道现状和特点,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主要街道临街建筑立面,清洗、粉刷、装饰、美化建筑外墙,规范设置空调室外机,拆除乱搭乱建的遮阳篷等有碍市容观瞻的设施,达到外形美观的目标。

  (四)推进管线入地。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对具备条件的道路两侧电力网线、电信网线和有线电视网线等进行规范改造,实行沿路弱电、通讯管线全部入地,消灭电线“蜘蛛网”,实现空中无明线。

  (五)清理城市“牛皮癣”。覆盖乱贴乱画等城市“牛皮癣”,并运用技术手段,加大查处力度,实现主次干道无“牛皮癣”,背街小巷、居民小区无成片“牛皮癣”。

  (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修补城区主次干道及人行道破损路面,更换破损井盖,确保道路平坦,井盖完整。全面检修市区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绿化带路沿石,实施隔段降坡,达到修旧如新,整齐划一,方便群众。添置环卫作业机械设备,增加投放垃圾厢(桶),并及时清洗,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厢(桶)干净整洁。改造维修公园、广场设施,做到齐全美观。

  (七)依法查处违法建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全面加强违法建筑巡查管控,健全防违控违责任网络,保持查违拆违高压态势,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对违法建筑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控制。落实查处违法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基层管理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形成防控违法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畅化城市,塑造城市新秩序

  (八)规范交通秩序。实行主城区过境车辆绕行,大型货车限行,部分狭窄街巷机动车单向行驶、禁止转弯、限时通行、限时停放,形成市区循环交通网络,提高主城区交通通行能力。同时,优化交通信号放行方式,新增出租车招呼站,增设交通标志、标牌、设施,科学设置隔离装置,加大车辆特别是电动车、三轮车及行人违章行为的纠查力度,确保市区交通顺畅。

  (九)治理马路市场。以城区主次干道和党政机关办公地、学校、医院等重要公益设施周边区域为重点,规范游散摊点、取缔马路市场、严查占道经营。按照“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疏堵结合,便民利民”的原则,根据季节特点,设置夏季临时瓜果疏导点。拆除、取缔擅自设置、乱搭乱建的遮阳(雨)棚。专项整治市区报刊(电话)亭,促进市容形象大转变。

  (十)发展停车设施。按照“以发展大型建筑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面临时泊位为补充”的原则,制定城区停车场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形成布局合理,比例适当,使用方便的停车管理体系。

  (十一)理顺市场管理。根据辖区人居分布、经营规模,合理规划、修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能满足经营者需要的各类市场。统筹使用商务、城管等执法力量,加强日常管理,严查变相经营、违法经营,推进市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四、绿化城市,绘制城市新画卷

  (十二)实施拆墙透绿和景观营造。全面拆除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临街实体围墙及两层以下(不含两层)门面房屋,按照规划、建设部门统一规定的标准,结合我市文化特色,建设通透式围墙或绿篱围挡,对腾出的场地实施绿化美化、增绿添景,做到院内视野所及无违章建筑和简陋建筑,建筑外立面与周围建筑物色调和谐统一。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实施市区绿化带补植、改造,行道树园艺覆盖,主要节假日城区景点和重要接待场所花卉扎景布展,打造优质景观,提高绿化品位。

  五、洁化城市,树立城市新形象

  (十三)消灭卫生死角。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铁路河道沿线为重点,全面开展市区“卫生死角”清理行动,确保城区环境卫生整洁。科学管理城区公厕,完善设施,提档升级。

  (十四)改革生活垃圾收运模式。添置环卫作业车辆,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率和生活垃圾密闭收集运输率;加快城区和乡镇垃圾转运站建设;在市区推行定时上门收集,在乡镇探索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年底以前完成垃圾处理费水费代征、财政代扣工作。

  (十五)转变环卫作业方式。建立完善“夜间清洗、白天保洁”的环卫作业模式,每天清洗城区主要道路(路段)。加强市区道路日常保洁,增强白天洒水压尘频率,严格检查考核,提高环卫作业水平。

  (十六)减少渣土污染。督促临街在建项目施工单位建设不低于2.5米的围档(或围墙),实行封闭作业,硬化施工现场出入口,配备车辆冲洗设施,落实现场保洁人员,严禁施工车辆带泥上路。督促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密闭运输,严管重罚飞扬洒漏行为,减少市区环境卫生污染。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处置场,彻底解决城区建筑垃圾消纳问题。

  (十七)治理水系污染。全面整治汉江城区段及护城河、龙虎沟环境卫生。开展护城河、龙虎沟清淤,绿化护坡,美化环境,营造景观。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3〕第5期)的要求,深入开展汉江城区段环境综合整治,净化汉江水质,保护梨花湖环境。

  (十八)强化“门前三包”。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界定包保范围,明确责任主体,经常检查督办,每月考核通报,增强群众文明意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