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孝感正文

孝感:绘制美丽乡村生态画卷

2015-08-07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绘制美丽乡村生态画卷
——全市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观察

  常言道,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藏。

  对于垃圾的处理,其实并不能简单地依靠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是应该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分拣——加工利用,进行循环再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也逐渐成为垃圾的重灾区,垃圾围村现象十分普遍,曾经的“绿水青山”很难再现。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一直未成体系。

  其实,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废旧回收工作,一直是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由于历史原因,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废旧回收业务在市场开放后不断萎缩。为重拾传统业务,也为了参与“美丽孝感清洁城乡”、做好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构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市供销社2013年在孝南区、大悟县宣化店镇开展试点,同时全市各县市区供销社选择1到2个乡镇试点,参与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让农村垃圾真正变废为宝。

  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用市场化、社会化方式,在全市初步建成了“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产业园+集散分拣中心+乡镇回收站+村回收点”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格局。

  “垃圾围村”顽疾如何破解?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郑建文,一直在供销社工作,至今仍坚守在废旧回收一线,目前是孝南区供销社再生资源公司的负责人。

  他回忆起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时,由衷感叹那时的农村生活环境好:村里的田间地头看不到各种白色垃圾,村民们基本上不使用塑料制品,池塘的水清澈见底,孩子们光着身子在水中嬉戏……

  那现在的农村呢?

  “垃圾围村,污染严重,环境差。”郑建文说,他对农村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感到忧虑。

  “村里‘值钱’的垃圾,一般是‘破烂王’、‘拾荒者’不定时到村里收走的。但许多‘不值钱’垃圾,无人问津,正是这些‘不值钱’的垃圾污染了农村环境。”郑建文举例道,生活垃圾中的一块电池,微不足道,但是它的危害却非常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汞具有强烈的毒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为摸清农村垃圾现状,做好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2013年底,市供销社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

  调研人员发现农村垃圾“白色污染”严重:在村庄周边、干道两旁、池塘四周,塑料垃圾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由于塑料袋收售的量小、散落、价低,存在着无人交售和回收的现状,成为农村垃圾处理中的一大痼疾和顽疾。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保洁长效机制不健全,有的村甚至回到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自然状态。

  农村垃圾如何处理?填埋的方式是否可行?调研中,调研人员发现垃圾填埋场的有效负载,并不是解决农村垃圾的最好途径。

  在孝南区三汊镇,调研人员得知三汊镇日产垃圾20吨,现有的填埋场几近填满。“这表明一些简单的填埋场已处于半饱和、饱和状态,而且在转运填埋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缺少处理防护等,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破坏埋下隐患。”

  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既是脏事、累事、险事,但又是要事、正事、实事。

  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为了美化农村环境,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以来,市供销社重拾旧业,利用现有的供销系统网络,初步构建了布局合理、网络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做好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同时,让垃圾变废为宝。

  以市场化方式构建回收网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未经回收利用,任意弃置,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废旧回收利用工作,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得到重视。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两转改革”(企业转机制、人员转身份)后,全市供销系统在无机构、无人员、无场地从事回收业务的现状下,更多的是用市场化的方式,动员和吸引社会资源,加强规范引导,做好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废旧回收工作,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一方面,我们以市场化、社会化方式,构建起‘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产业园+集散分拣中心+乡镇回收站+村回收点’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格局。”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传统业务开展比较好的乡镇供销社,采取自主经营的方式开展废旧回收工作,“像孝南区的肖港镇和朱湖农场的基层社,就是自主经营模式”。

  在率先试点的孝南区,区供销社在整合自身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独特优势,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扎实推进以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为龙头,分拣中心为支撑,城乡中转站为骨干,村级回收点为基础,流动回收车为补充的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我们供销社成立再生资源公司,用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带动整个网络体系的建设,推动各个回收网点的规范经营。我们利用社会上的流动回收车,做废旧回收利用工作的宣传。”郑建文介绍道,村级回收点的建设,主要是依托区供销社布建下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打造“洁村惠民”回收点。

  在孝南区一心一村综合服务社里,悬挂着统一标识的“再生资源洁村惠民回收点”的牌子。“平时,村民们把废品拿到回收点来卖,换点日用品。”服务社业主丁敏介绍道,村回收点收到的废品,“可以送到镇供销社的回收站去卖,也可以卖给别人”。

  郑建文介绍,分拣中心、乡镇回收中转站多是在城乡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点,供销社将其纳入到网络中,共同推动再生资源网络体系的建设。

  “我们在供销社的引导下,规范经营。”孝南区新铺镇的鹏辉废品回收站的老板叶鹏说,作为一个摩托车、电动车废旧塑料分拣中心,“我们将回收的废旧塑料打碎,变成小碎片后,按照市场价格卖给厂家”。

  孝南区供销社主要引导社会力量,用市场化方式,构建起农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是全市供销社系统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工作的一个缩影。

  孝南区肖港镇供销社这十几年废旧回收业务“停摆”,去年10月采用市场方式,建立了镇供销社回收站,开展废旧回收工作,又干起了“老本行”。

  “我们依靠村保洁员、流动拾荒者、供销社回收员等群体收购废旧物品。”肖港镇供销社主任吴继辉说,回收站将废品经过分类后,卖给厂家赚取差价。

  对于一些“不值钱”但污染环境的垃圾,吴继辉说,回收站也积极将这些垃圾回收起来,集中处理,避免给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供销社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成立再生资源公司8个,组建了汉川、应城、安陆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引进和联建了湖北再生资源汉川华中工业园、孝昌金盛再生资源产业园和孝南“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3大园区,成立了8大分拣中心,设立乡镇回收站81个,村级供销回收点815个,供销系统从业人员461人。仅在大悟宣化店,镇供销社就建立了2个中心回收站、9个村级回收点。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藏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循环利用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在孝南区新铺镇的鹏辉废品回收站里,你会看到摩托车、电动车上的废旧的聚丙烯塑料,一块块被扔进破碎机后变成了拇指大小的碎片,这些碎片可以卖给厂家进行循环利用。

  在孝南区朋兴乡的丰达再生资源回收塑料分拣中心,你会看到塑料桌布、饮料杯子等塑料制品,经过清洗、蒸发、拉丝、切割打碎等过程,变成可循环利用的聚乙烯颗粒。

  ……

  经过简单的处理,看似不可用的垃圾,变成了可利用的再生资源。所以说,世界上并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未来垃圾应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其中资源化是最关键的。”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将可利用的垃圾回收,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垃圾实现资源化,真正变废为宝,需要利用项目来作支撑”。

  为此,市供销社积极主动作为,全力争取国家、省重点项目,实现垃圾资源化的同时,推动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科学有序建设。

  目前,市供销社积极配合并参与的市高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已申报成功,市供销社承办了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中的废弃物交换平台类项目,为园区企业打造信息化交易中心,让园区废弃物更加高效快捷地得到利用。

  此外,市供销社正在积极跟进国家发改委“双百工程”项目,做好申报准备工作。同时,正积极引进省再生资源公司投资1亿元以上的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项目,得到市城管局、市建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全市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年多来,还有哪些问题?“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环保意识和发展意识,发展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不足。而且,‘不值钱’的垃圾一般无人回收,污染环境。农村群众没有形成垃圾分类分装的习惯,会加剧环境污染程度。”上述负责人表示,市供销社将认真研究相关问题,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未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将认真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用2到3年时间,做到90%以上的社区(村)设立规范的回收点,所有乡镇设立中心回收站,80%的回收人员纳入网格管理,8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上述负责人介绍道,将真正建立起适应城乡科学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回收高效的市、县、乡、村四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让农村垃圾变废为宝。

  行业观察

  探索“互联网+废旧回收”新路径

  “慢点慢点……”“再往上拉……”“好,停……”7月31日正午时分,骄阳似火,在孝南区东山头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里,从事废旧回收工作的老黄一刻都没有闲着。

  他正站在自家经营门店前,和工人们一起将压缩后的易拉罐,运到大货车上。车上,一捆捆正方体的易拉罐被码放得整整齐齐。

  老黄说,他回收的易拉罐经过压缩、打包后,卖到河北、湖南、河南等地,“这一车是到湖南的,一车运费得2600元哩”。

  从事废旧回收行业20多年的老黄,两年前和一同在武汉从事废旧回收的近500名“破烂王”,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东山头,继续在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从事废旧回收工作。

  老黄也许并不知道,废旧回收行业还可以触“网”,走“互联网+废旧回收”之路。

  今年,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正积极为园区内的“破烂王”搭建再生资源网上交易平台。

  2012年,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在东山头,投资兴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作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一家龙头企业,和天下积极打造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

  产业园以废弃物处理、拆解、再生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为核心,打造高分子废弃物、再生金属和再生纸等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完善产业链。

  “现在什么都可以在网上买到,我们也想让再生资源积极拥抱互联网,探索‘互联网+废旧回收’新路径。”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正积极与孝南区供销社下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合作,打造再生资源网上交易平台。

  “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和物流公司,注册了域名,公司后续的相关工作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上述负责人表示,产业园致力于打造线上交易、线下物流配送的再生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帮助园区“破烂王”乃至全市所有的再生资源,开拓网上市场,促进传统回收行业的转型升级。

  废旧回收行业遇冷

  “最近塑料回收价格不高、行情不好,我们前两天刚刚歇业了。”7月31日,在孝南区朋兴乡的丰达再生资源回收塑料分拣中心,老板胡建军介绍道,“我们将回收的塑料桌布、饮料杯子、塑料袋、农用塑料薄膜等,制成聚乙烯颗粒卖出去。”

  胡建军说,现在聚乙烯颗粒的价格每吨跌了1000元左右,“价格低了,卖了亏本”。

  在孝南从事摩托车、电动车废旧塑料回收的叶鹏,也觉得现在废旧回收行业难做:“我们收进来的价格是每吨2000元,卖出去每吨3000元,差价不大,但是折耗率太高了。”

  叶鹏解释道,车辆上的废旧塑料一般都沾有沙、泥巴等杂料,还有螺丝等零部件都要清除掉,折耗率在20%左右。“厂家在收我们货的时候,不仅要求高,而且还压价,我们的生意不好做。”叶鹏颇有些无奈。

  同样,从汉川供销社的城区3家废旧回收站了解到,今年以来,回收站的生意较为冷清。

  一方面,废旧回收行业遇冷,市场不景气,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废旧回收站有可能歇业或者关门。另一方面,在率先试点建设农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的孝南区,体系中的城乡中转站、分拣中心多是引导社会上的废旧回收站,来支持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开展。

  废旧回收行业遇冷,对全市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开展,势必会造成一定影响。如何使整个农村垃圾回收利用网络持久地运行,值得思考。

来源:孝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