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这日子越过越滋润——三访首个农村新社区

2014-01-30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白云人家,襄阳市首个现代化的农村新社区。2012年6月动工,现在已有504户农民入住。洗脚上岸的农民生活得习惯吗?

  28日,记者再访位于襄城区尹集乡的白云人家社区。只见不少农户家门口停放着小轿车,有的还在家门口挂起大红灯笼。“过年嘛,图个喜庆。”方照军对记者说。

  这是近两年来,记者第三次采访他。

  2012年6月16日,白云人家农村新社区破土动工。尹集乡距市区仅七、八里路,农民大都靠打工为生。

  襄阳市对尹集乡49.72平方公里的版图进行了全域规划,计划建设一个7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将142个自然村湾集并到“白云人家”等五个新社区,推进产业、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土地实现规范流转、规模经营,腾出来的宅基地、荒山、塘堰等,为社会资本建设城镇、发展工业、扩大就业拓展新空间。

  6月16日开工当天,记者见到方照军,他却说:“这肯定是个陷阱,都住进城了,吃啥喝啥?生活成本肯定比现在高,比如,要收物业费。”他妻子王香莲是青龙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组长,拦住他的话头:“瞎说!”

  其实,市里考虑了很多——将农民集中到新社区后,土地可自愿流转给襄阳宏林园艺集团有限公司,得到租金,农民还可到这家公司打工。

  就这样,在农民的期盼、观望和怀疑中,白云人家动工了。

  2013年2月22日,记者再访方照军。当时,新社区房屋的主框架已形成,正在进行绿化、室内装饰等工程,村干部上门动员搬家,方照军照样磨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盖了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使用面积160平方米。而白云人家的516套新房中,有80平方米至180平方米等多种户型,他看中的是一套180平方米的房屋。

  不过这样一来,他反而要给政府交纳一定的费用。原本就对搬家持观望态度的他,更犹豫了:“散居习惯了,住进社区里,养个鸡呀、鸭呀,好不方便。”

  为了让大家搬出来,襄城区想了些办法:凡是签订了拆迁搬迁协议的,优先选房,政府送沙发、冰箱、液晶电视等。

  在妻子督促下,方照军签订了拆旧房、购新房协议,于去年8月底搬进了白云人家E区的一套180平方米的新房。一楼,客厅、卫生间、厨房;二楼,三个卧室;三楼,两个卧室,一个电脑间。

  老方会泥工,去年收入4万多元。妻子王香莲在襄阳宏林园艺集团有限公司打工,月薪千余元。他儿子方波在襄阳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月薪三千元左右;儿媳付芝丽在家照看娃儿。“日子过得还不错。”方照军告诉记者,社区里有商场、医疗室、社区服务中心,“搬到这里还是方便得多。”(邓洪涛、夏永辉、曾忠保)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