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遏制“电荒”莫忘加强电网建设

2008-06-30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6月26日,能源大省山西出现入夏以来最大电力供需缺口,其缺口为464.7万千瓦,创历年同期之最。6月27日,山西省电力公司紧急启动橙色预警,喊了很久的“狼”终于来了。

    电煤价格的持续疯涨终于绷断了电力正常有序供应这根弦,这是导致缺电的直接原因。

    从去年年末开始,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开始新一轮上涨,国内煤炭价格出现了持续攀升。而两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国内高居不下的CPI使解决问题的时机难以决断。进入4月以来,山西电煤供应急剧下滑。省调电厂日库存煤量由3月初的224万吨急剧下降到目前的174万吨,全省发电企业日进煤仅约16万吨,而日耗煤则达17万吨,电煤供应入不敷出。到6月25日,山西全省库存煤低于7天的电厂14个,占省调火电机组容量的一半。因电煤短缺已造成20台机组共计容量366.5万千瓦停运,3台机组共70万千瓦容量因缺煤被迫转入检修状态。由于后续煤源不足,缺煤停机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执行国家定价的电力企业虽陷入全行业亏损仍苦撑危局,但在完全不平等的市场语境中几近失声。据近日媒体对山西煤炭和发电企业调查显示,许多国有重点大型煤矿在高煤价的利益驱动下,电煤合同的兑现率非常低,甚至不到20%。煤炭企业将自身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逐利行为,是加剧电煤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因长期以来煤质低劣,造成山西大量发电机组严重磨损,机组计划检修任务繁重,后期尚有200万千瓦以上容量等待安排停机检修,平均非计划停运容量已达到190万千瓦。随着夏季气温增高,空气冷却发电机组发电量还将进一步下降,而空调负荷的大幅度增长,将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发改委上调电价的政策,解发电企业燃眉之急。需要指出的是,每千瓦时2.5分钱的增量资金必须统筹考虑电源电网的发展,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电网作为考评供电可靠性指标的重要受端系统,多年来建设投入远低于电源建设。资料显示,2002年至2006年,电源年投资额由747亿元增加到3122亿元,年均增幅43%,而同期电网投资从1578亿元增加到2106亿元,年均增幅仅为8%。在今年年初遭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电网建设的滞后和薄弱显露无遗。由于长期以来电网建设资金匮乏,即便是很少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的山西省,很多配网都不能满足电网安全准则“N-1”要求,而相当数量的高危用户还没有实现双电源供电。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长期以来“重发轻供不管用”的思路,未雨绸缪加大电网投入,只有建设坚强电网才能防止电源性缺电、电网性缺电交替或同时出现,消除电力电量双缺的危险因素。

    实际上,由于近两年大量发电项目集中投产,发电装机以一亿千瓦的年增幅远远超过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5.23亿吨,同比增速为8.2%,而去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幅是14.44%,嘴多粮少,也是造成电煤供应紧张的原因之一。当然,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更多的电力,但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电力行业,必须尽快完成由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破解煤与电“越多越缺,越缺越多”的怪圈。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