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2013年背街小巷改造回眸
2013年我市背街小巷改造回眸
条条巷道寄深情
“巷道中有花园,花园中有巷道”,这是人们对整治一新的古楼街办考棚社区龙家西巷的赞美。
近日,记者走进考棚社区龙家西巷食品宿舍楼院内,只见院内居民楼前后到处鲜花绿草,树木葱茏,巷道路面平坦洁净、灯明水畅、环境优美,顿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龙家西巷只是我市2013年背街小巷改造后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主干道是一座城市的骨架和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则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里子。作为一座有着近2000年建城史的鄂州,成百条背街小巷犹如城市路网的“毛细血管”,分布在城市社区、里巷深处。这些背街小巷多集中于老城区,人口密集,商业网点多,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陈旧。由于年久失修,不少背街小巷路不平、灯不明、水不畅,脏乱差突出,市民出行不便,更影响了城市形象。
2013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将视点聚焦到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出行和居住生活环境问题上,把背街小巷改造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为彻底解决背街小巷“行路难”、“排水难”等问题,达到路平、灯明、水畅、设施齐全、环境美化的目标,市政府决定在2012年完成十字西街、江家东巷、曹家湾巷道、何家湾巷道、濠塘东巷、竹林广场北路、谢家巷等30余条背街小巷改造及综合整治的基础上,2013年再投资1000万元,对主城区43条背街小巷道进行改造,治理脏乱差,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街巷。
在改造整治过程中,市政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先急后缓、联片整治、建管结合”的原则。市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主城区道路环境提升工程指挥部,专门负责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改造工作;市住建委承担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审核确定整治项目,做好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指导等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作为工程实施主体单位,负责辖区内背街小巷道路及排水设施建设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市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主城区背街小巷改造项目计划、设计、投资控制、竣工验收等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2013年,已顺利完成新民街、四眼井、北门、熊家巷、明堂集贸市场、江家湾等43条主城区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圆满完成了年初制订的背街小巷改造任务。”市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
改造后的背街小巷变靓丽了,居民们纷纷给建设部门、街办、社区送去溢满感谢之情的锦旗。
“谢谢你们!如今我们住的地方路平了、水畅了、景美了……这是我做梦都盼望的事呀!”家住古楼街办赵家山3栋的肖玉英女士亲自赶赴濠塘社区,将全体居民制作的一面写有“为民众办实事”的锦旗送给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春梅。
“我在这里生活40多年了,对肉联小区巷道的变化很清楚。这条路在改造前是砖碴路,非常难走,下水道也不通,污水直往上冒,臭气熏天,晚上黑灯瞎火,连门也不敢出。现在好了,建起了搓板路,消除了‘肠梗阻’。路平坦了,下水道通了,灯也亮了,街道变美了,心情也好了。”家住西山街办雷山社区肉联小区68岁的江老汉激动地说。
拥有如此好心情的,还有家住在凤凰街办江家巷的居民明惠东先生:“江家巷是条老巷子,老人和小孩以前经常在这条路上摔倒,现在总算得到了彻底整治,环境变好了,政府真是与我们老百姓想到一块去了。”提起现在的巷道变化,他很是开心。
来源:鄂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