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凉气吹来滚滚财源——利川的纳凉经济学
热浪下的世外清凉
骄阳炙烤下,热浪滚滚,7月中旬,重庆连续发出红色高温警报。人们大汗淋漓,大口喘气,如罩蒸笼。“万州42度,利川24度!”醒目的公交车广告吸引了市民的注意,对在酷暑中苦苦煎熬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诱惑。
15日,利川市谋道镇,狭窄的马路已经被密密麻麻的人群和车辆所拥塞,成群结队的全是来此地度假的重庆人。他们操着浓重的重庆口音,在谋道享受逃出火炉的清爽。
一夜之间,谋道所有的宾馆、饭店、农庄被来此避暑的重庆人全部包下。
当晚,谋道夏都宾馆,凉风习习,一轮明月高挂空中,峡谷中的山风吹得旗杆呼呼直响,这里的宾馆都没安装空调,晚上却还要盖一床薄被。这种诗情和爽意是在闷热难当的火炉中无法想象的。
在利川城郊的龙潭村,村民王柏林紧急扩建的4层木结构土家小楼已竣工。武汉某学院的6位退休教师几乎是一天一个电话,催着工期。他们将自备行李,在此过上2个多月的惬意生活,订金去年考察时就已预付。
城郊的农家旅馆最近生意兴隆,外地客人入住率达到八成,每个月2000元/人,包吃住。外地客一边逃避酷暑,一边享受着田园生活——这里不仅凉快,而且风光无限,土家特色饭菜也是游人的最爱,还能采摘黄金梨等水果。
来自武汉的罗婆婆这几天在利川城区订购了床具和沙发,他和老伴于去年在市中心购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精装小户型,不仅老两口,女儿放暑假也可来小住一阵子。“比武汉凉快多了,还可以随时出门旅游!”罗婆婆告诉记者,像她一样在利川购房的武汉人不少,去年买时每平方米大约4000元,现在已经开始升值了。
拆迁引发的新思路
11日,记者见到了去年策划“我靠重庆”网络创意而一炮走红的利川市旅游局局长孙福民,对此,孙局长颇有些得意。虽存争议,但利川作为凉城的名声不胫而走,花钱很少,却收获了巨大的城市品牌价值。“更重要的是,为利川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是经济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利川市委书记郑开国认为。
利川旅游资源名闻遐迩,腾龙洞、清江源、大水井、龙船调……随便哪个品牌拎出来都是响当当,可是当花巨资打造了一批4A级风景区后,利川人遭遇尴尬,景点只能留住游客短暂的脚步,挂完眼科后迅即离开,整个旅游产业链无法随之兴起,旅游这座金矿的开发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远未达到预期。
正在彷徨四顾时,一个在常委会上讨论的违规事件却让利川的决策者们豁然开朗。
谋道镇苏马荡,不邀而来,一些万州商人在当地开发小产权度假村,征地违反规定,300多名警察准备到现场强拆,出乎意料,却受到了当地村民的坚决阻挠。
原来,谋道镇海拔1500多米,夏季常温只有22摄氏度至27摄氏度间,比毗邻的重庆万州区要凉快得多,商人们正是瞄准了这个商机开发纳凉房产,当地的百姓也受益于此,每亩贫瘠土地出让金从以前仅几千元上涨到10多万元。
经过讨论,利川市决定变堵为疏,提出“政府主导,部门参与,规划先行”的方针,该市成立了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当年挤出300余亩住宅用地指标拨给苏马荡,同时成立专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对外招商。结果出乎意料,仅苏马荡这个小山村,以重庆商人为主体的20多家开发商一口气砸进去70多个亿,开发房地产面积200多万平方米,仅去年就卖掉了700多套。带动了8多万人就业,20多个相关产业兴旺发达,过去以农业和药材为主业的谋道镇家家户户因纳凉经济赚得盆满钵满。
而苏马荡这样的景区,利川少说也有百十来个。
凉风中嗅出黄金味道
气候变化不再是简单的温度变化,它在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商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
事实证明,气候影响一旦进入了经济层面,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从而催生出创新的商业模式。
气候经济学,这个最早由德国学者施瓦茨提出的名称正在成为国际上方兴未艾的显学。
从气候中掘出黄金!从单纯打旅游牌到全方位定位纳凉之都,利川市的产业发展围绕全新的思路调整开来。
从重庆到武汉,利川市的旅游宣传口号已经从“龙船调的故乡欢迎您”变成了“冬去海南,夏来利川”,进一步突出凉城的特点。
入夏以来,利川市掀起了城管革命,精细化管理城市,倾力打造“洁、美、亮、畅、顺”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全方位着力服务纳凉经济。游客反应的脏、乱、差等现象将得到有效根治。
一个方圆10平方公里的新城骨架正在撑开,利川市拿出5000多万元,请来深圳的专业团队开展以休闲型旅游为定位的城市规划。新城落成后,游客在利川城区将享受包含购物、娱乐、休闲等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利川市最大的人民旅行社统计数据表明,该社打纳凉牌吸引来的游客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游客成分也从一般观光客逐渐向退休干部、教师、暑期学生为主体的休闲型转变。与之对比,全国多数主打旅游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各项数据下滑。
在利川,记者了解到该市目前夏季常住外来人口已超过5万人,外地人购房比例已接近1/3,由此拉动的家具、建筑、餐饮、运输等相关行业达到20多个,新增就业机会超过15万个,有力地带动了城镇化建设。“利川平均海拔1100多米,正好位于凉爽气流的集中带,夏季非常舒适,随着交通的改变,利川西接重庆,东望武汉,气候的比较优势将逐渐放大,我们的定位将从一般性旅游观光目的地向打造盛夏季节宜居地、休闲生活集散地转变。”利川市市长张涛介绍。
今年年底,途经利川的高速动车有望开通。届时,从武汉到利川仅3个半小时,从重庆城区到利川仅1个半小时,利川的纳凉经济辐射半径可达800多公里、20余座大中城市。一座新的休闲旅游城市将在鄂渝边界崛起。(刘畅、瞿春晓、王启志)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