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破解菜场改造难 50家菜场3年华丽转身

2013-04-11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图为:改造前的隆中路菜场(马路菜场)。

图为:改造后的隆中路菜场(蔬菜区)。(本文供图均为宜昌市商务局)

    市场管理乱、成本回收慢、规划执行难,在菜场改造过程中遭遇的三大难题,带有一定普遍性。

    三大困惑如何破题,我省已有城市开始探索。2010年起,宜昌开始实施城区三年改造计划,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补贴改造了50家菜场,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彰显公益性,政府补贴占七成

    2009年,宜昌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为契机,将破旧菜场改造提上日程,并派出考察团赴福州、厦门取经。

    次年,该市正式启动菜场改造工程,在出台相关技术标准的同时,还从财政列支给予专项补贴,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公布的具体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800元,其中市财政补贴50%、区财政补贴20%、开发商出资30%。若每平方米投资超过800元,超出部分由开发商承担。

    位于宜昌老城区的民主路菜场,经营面积1800平方米,去年改造耗资200多万元,其中市、区财政补贴100万余元。负责该菜场经营的富江南食品有限公司民主路菜场负责人李东说,菜场有门面摊位100多个,年收取摊位费50多万元,除去运营成本,年纯收入30多万元,“3年回本没有问题”。

    “5:2:3出资方案,大大减轻了投资者的资金压力。”宜昌市商务局副调研员王亦武说,菜场属于微利行业,必须坚持其公益性,不能把成本全部摊到开发商身上,进而转嫁到菜价上。各级政府补贴达到投资额的70%,有力调动了民营资本投资菜场改造的积极性。据介绍,该市已改造的50个菜场中,90%有民资介入。

    专管员机制,解决菜场管理难

    宜昌市伍家岗区隆中路菜场,建于1994年。2011年改造后,经营面积达3300平方米。3米多宽的走道,井然有序的菜摊,干净卫生的熟食,明亮的灯光……熙熙攘攘的室内菜场丝毫不见脏乱。菜场门口看不到一辆乱停乱放的自行车,也不见一个占道经营的菜农。两名戴着“城管协管员”袖章的人在菜场附近巡逻。

    “城管协管员专门负责管理菜场周边500米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维护交通秩序。”菜场投资方宜昌隆康商业网点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亚平介绍,菜场改造之初,也遇到过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情况,后经政府授权设立4名城管协管员之后,情况很快好转。

    两名协管员介绍,发现乱停乱靠等不文明行为,他们会上前制止,好言相劝。若遇到蛮不讲理的,他们会协调城管人员前来执法。

    “城管协管员是我们的一大创新。”宜昌市商务局流通发展科科长汪仲华说,菜场是三分建七分管。为了解决菜场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宜昌市提出,由街道办主任牵头,城管、公安、工商、开发商共同参与,建立城管驻市场专管员机制。由于城管部门人员有限,城管协管员代替行使职能。

    据介绍,目前宜昌市50个改造菜场都已配备了3名至5名城管协管员,有效改善了过去管理混乱的局面。

    商务局受权,督办小区建菜场

    针对马路菜场向新建小区蔓延的问题,2010年,宜昌市出台规定:凡是新建大型小区必须配备菜场。

    “为了扼止新建小区开发商随意更改菜场规划用途,市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商务部门全程介入监管。”汪仲华说,开发商购置土地后,要到商务部门签订《菜场项目配建意见书》,若没有意见书,就拿不到施工许可证。楼盘建成后,必须通过商务部门组织的菜场验收,并签订《菜场用途不得改变合同》。开发商凭借此合同方能拿到房产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宜昌市陶珠路地处中心城区,三江航天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此开发了一个40万平方米的大型楼盘——紫晶城,预计入住居民超过5000人。记者看到,紫晶城开发接近尾声,大型商超都已入驻。在小区门面房一楼,有一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菜场正在装修,柜台等框架已建成,预计上半年开业。

    据开发商介绍,该项目于2011年启动,去年初与市商务局签订了《菜场项目配建意见书》,确定菜场摊位88个,其中自产自销摊位22个。

    汪仲华表示,该规定出台3年以来,宜昌市11个新建小区全部遵照执行到位,其中7个小区菜场已通过验收。

    【编后】

    同样的难题,在宜昌迎刃而解,在其他一些地方仍在犯难。

    也许有人会抱怨,地方财力有限。这至少说明,对于民生工程的“菜篮子”,少数地方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况且,有些问题是用钱解决不了的,例如城市管理能力不足。管理无招,乱象频生。

    矛盾和问题,并非无解。宜昌旧菜场的华丽转身表明,关键要真心、用心。(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