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荆门正文

荆门园带您走进中国农谷

2013-05-14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马继华、雷汉卫报道:来到荆门园,看到古朴的木制牌坊上书写着“中国农谷”四个大字,门柱上镌着木刻楹联“荆山楚水贯五千年农脉,门仟户陌达三万里谷源”,记者不由迈出脚步走进展园一探究竟。

  荆门园位于北京园博园现代都市展园区,占地1800平方米,展园规划设计以“天下农脉、华夏谷源”为主题,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造园手法,重点打造“一坊”、“一屋”、“一水”、“三分田”、“三谷仓”等特色景观,展现了距今5000多年历史的屈家岭农耕文化在荆楚大地的继承和发展。

  放眼望去,特色民居、谷仓、水车、水牛等农耕要素与园林造景有机融合,房前屋后种植柿树、木槿、狼尾草、霸王草等特色植物,地方野花野草点缀其间,呈现出一幅恬淡祥和的屈岭人家风貌。园内小桥流水,绿树环绕,步移景异,方寸之地尽显自然古朴、清新脱俗的农谷意境。

  走过牌坊,以屈家岭出土文物灰陶双腹鼎为原型的雕塑一下就将我们带入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来到主展馆,这是一座屈家岭民居建筑——干栏式建筑,中庭为架空层,典雅的吊顶上书写“天下农脉、华夏谷源”、“中国农谷、美丽荆门”,其下为屈家岭文化遗址复原场景。两侧为展室,分别以农具为主展现农谷农耕文化,以荆门风貌、历史名人等展现荆楚文化内涵。

  园内工作人员介绍主体建筑寓意“农谷之基”,反映了屈家岭文化和当地居民的原生态生活,介绍了中国农谷概念来源和发展展望。他介绍:“全园设计以曲线型水系(汉水)贯穿,象征江汉平原的母亲河,寓意‘农谷之魂’,水源发于主题展馆后山,后山象征荆门的太子山,为屈家岭文化的发源地。曲水环绕,滋润良田,流经三个谷仓,迂回曲折汇于水潭。谷仓位于平坦之地,象征屈家岭农耕文化在江汉平原得以发扬,三个谷仓分别寓意农谷之源、农谷之兴、农谷之光。”

  据介绍,荆门境内“屈家岭文化遗址”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在屈家岭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第一只彩陶纺轮、第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形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的农耕文化,是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中国农谷概念即是由此提出,农谷建设以屈家岭管理区、京山县石龙镇、太子山林场、虎爪山林场、大口林场为核心区,以荆门市全域为主体功能区,打造“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地、农业产业化的展示地、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地、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地”。

  几株造型美观的桩景点缀院落,特别抢眼。这是首次发现于荆门,被誉为“活化石”和“盆景之干”的对节白蜡,生长缓慢,寿命可达2000年。荆门园在植物造景上也下足功夫,柿树、木槿、霸王草等特色植物都可以在田园家乡式的荆门园找到。园内设置了丰收作物、五谷稻场、农耕器具等众多典型的屈家岭农耕文化元素,烘托出中国农谷荆门园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来源:荆门市住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