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对2009年,我们不必过分悲观

2009-01-06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中国经济曾在2003年至2007年走出了一轮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组合——GDP增长率高于10%,通货膨胀率低于3%——这样的好日子已很难重演了。笔者并不是指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不会重归10%以上,而是说,未来的高增长必然伴随着更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与印度等发展中大国融入全球化过程的“全球化红利”已逐渐消逝,未来我们将更多地面临增长与通胀的权衡。

    近几年来,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上为40%、40%与20%。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出口增长下滑,与出口行业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第二,房地产投资下滑。问题主要出在出口与投资上,而出口与投资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消费增长目前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但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以及消费者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上升,未来消费增速可能有所下滑。

    随着占中国出口市场一半份额的美、欧、日发达国家经济集体陷入衰退,以及占中国出口市场另一半份额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显著减速,2009年中国出口行业前景非常黯淡。停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重新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强对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环保能源标准等刺激出口的手段,所能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同时负面作用也非常突出。其一,这些手段意味着结构性调整被再度推迟;其二,可能招致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简言之,2009年上半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降低至零(甚至为负),下半年出口形势或许略有好转。

    在4万亿投资计划中,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资金份额高达80%。这说明中国政府选择了基础设施与房地产作为刺激投资的主要目标。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均具有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笔者据此认为4万亿投资计划的效果将在2009年下半年以及2010年全年得到充分体现。但是,目前部分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已存在着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目前某些大城市房地产泡沫并未破灭,在这种情况下刺激投资,要充分重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笔者对投资刺激方案的短期效果还是充满信心。

    在提振消费方面,中国政府出台的提高农村居民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社会公共产品投资、千方百计确保就业三个方面举措,既有利于刺激短期增长,又有利于结构性调整。然而,如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比重没有实质性提高,如果居民收入增速依然低于GDP增长速度,则刺激消费的宏伟目标将始终缺乏可持续性。因此,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减税(或者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要求国有企业向政府分红、提高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等。

    笔者预计,2009年中国政府仍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组合。在财政政策方面,可能推出的政策估计有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幅增发国债、允许部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成立政府支持的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显著增加公共投资规模、加强社会安全网建设等;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均有较大的下调空间。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央银行的汇率政策可能转变为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这就意味着,如果未来美元继续对欧元大幅升值,不排除人民币对美元适度贬值、对欧元适度升值的情况。

    由此,笔者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保八前景谨慎乐观。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分别为40%、60%与0。2009年上半年GDP增长率可能低于8%,甚至降至7%,但随着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开始发挥效力、随着4万亿投资方案对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投资的推动,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明显反弹。上半年CPI和PPI的同比增速可能为负,但全年不会出现持续的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货紧缩。而资本市场基本面不会有显著改观,甚至会继续恶化,因此资本市场行情将主要取决于市场流动性水平的变化。

    我们不必过分悲观,然而如果一味推迟结构性调整求得经济短期增长,则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前景堪忧。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