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抑制房价该首选经济办法吗?

2008-04-02 09:39:03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刚刚履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日前表示,在房地产调控中,中国将首选经济办法来抑制房价。他说:“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目前中国城镇80%左右的住房已经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配置,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中处于基础型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他表示,从这两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抑制房价的措施来看,也主要是经济的办法。行政的办法也有,但它是第二位的。(《上海证券报》324日)

正如姜部长所言,在这几年的房价调控中,我们运用更多的是经济办法,比如说,5年内卖房需缴纳二手房营业税。但这些经济办法的调控效果如何呢?事实已经证明,通过增加税费遏制炒房,并未带来房价的下跌,反而间接助推了房价的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商品房交易的社会成本——卖房人将税费转嫁到买房者头上,真正得利的,恰恰是多收了不少税费的政府部门。

再来看排在“第二位”的行政办法。自从去年国家明确将住房领域由“市场理念”转变为“保障理念”以来,扩大廉租房供给、经济适用房扩大覆盖面积等利好消息不断传出,正是在“强化政府住房保障功能”的政策信号不断刺激下,楼市才出现了强烈的观望气氛。自去年年底以来,“楼市拐点”才屡屡被提及,并且,深圳、广州等楼市风向标城市才出现了房价小幅下跌的现象。

就在大家都认为政府会再接再厉,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时候,姜伟新部长却表示抑制房价要首选经济办法,难免会令人错愕不已。姜部长自己也承认,我国前两年房价的过快上涨是不正常的。然而从姜部长“抑制房价首选经济办法”的讲话中,我读出的是这样的信息:通过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来平抑房价的调控手段会有所弱化。由于姜部长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经济调控方案,我不免担心,过于相信经济调控手段会重现前些年房价原地踏步甚至越调越高的局面。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住房从来都应该是“强保障、弱市场”的领域,当政府把绝大多数人的住房需求推向市场的时候,房价就会成为民生不能承受之重。我们房改以来的住房过度市场化,也已经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中国城镇80%左右的住房已经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配置”,并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成绩,而该是一个让政府部门引以为鉴的数据才对。(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