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绿色城镇化 聚焦湖北城乡规划
绿色城镇化 聚焦湖北城乡规划
荆州规划院助力“2017湖北省首届城乡规划年会”成功举办
2017年6月24日至26日,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17湖北省首届城乡规划年会”在荆州市绿地铂骊酒店召开,会议主题为“绿色城镇化——聚焦湖北城乡规划”。大会邀请了段进、邵益生、谢映霞、张松、王世福、黄亚平、洪亮平、周婕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围绕城市设计、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建设、乡村规划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来自全省各地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建设人员和省内外注册规划师等500余名代表参会。
开幕式上,荆州市副市长傅志峰、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司区域处处长陈景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邵益生、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童纯跃等为大会致辞。
荆州承办年会影响深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为争取本届规划年会的主办城市权,2016年底,在荆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荆州市城乡规划局的具体指导下,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向湖北省城市规划学会提出荆州作为湖北省首届规划年会主办城市的申请。经积极争取,荆州获准承办“2017湖北省首届城乡规划年会”。规划年会是城乡规划行业影响力最大、参与性最强的学术峰会和品牌盛宴,也是交流学术的最佳平台,借助年度盛会,着力于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对外充分展示城市内涵、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成就,提升城市形象,助力品质提升,宣传城市文化名片,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石。
专家学者讲座精彩纷呈引领前沿学术盛宴
来自规划建筑、资源环境、社会经济、遗址保护等方面的八位全国知名专家,就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乡村规划与治理、水环境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大数据应用等五方面为大会带来精彩的多学科高端学术报告,从不同侧面阐释和回应大会主题,讲授了当前城乡规划的前沿思路、历史意义和发展机遇。同时,开设了区域与城市总规、城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四个主题分会场学术报告,交流我省城乡规划领域的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
城市设计方面:
段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导控型城市设计的技术体系》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导控型城市设计是要符合规划管理需要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我国已开展多年,目前仍然存在实施效率低、效果差的情况。总结了三方面原因:第一,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关系不明;第二,城市设计基本认知模糊;第三,城市设计技术体系缺失与层次混乱。因此,在此背景下出台了《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
洪亮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规划管理对接的城市设计体系》
大力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是当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创建中国特色人居环境的一项迫切任务。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需要完善规划技术体系和规划管控机制,要将传统的“设计型城市设计”成果转化为适合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导则。
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修补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实现规划理想的空间工具,其核心功能是优化城市三维空间形态,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城市设计具有如控规一样的面向管理而制定控制依据的特征、如修规一样的面向场地而设计空间形态的特征。
名城保护方面:
张松(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发展时代的城市保护规划》
城市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不仅包含针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改善,针对历史城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持、延续,还应包含在更大范围尺度的针对城市空间格局和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控制、引导,诸如文化线路、文化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强调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应从整体上考虑各种有形、无形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从历史演进过程和整体风貌保护的角度制定保护体系框架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对历史文化遗存的合理利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城乡统筹方面:
黄亚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乡村规划建设与乡村社会治理》
新时期我们面对新的“三农”问题:失地农民、空心农村、抛荒农业。“乡建”过程是一种乡村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应使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
规划大数据方面:
周婕(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趋势与变革》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编制将在研究方法、数据搜集、响应速度、编制策略、关注要点、实施过程、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但城乡规划的基本工作方式不会发生改变,公共政策属性不应发生改变,公平、正义、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导向不能发生改变。
海绵城市与水环境治理方面:
邵益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水系统规划》
演绎了从水环境治理到水安全保障再到水系统循环的内在技术逻辑,通过修复、完善,直至重构城市水系统,实现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良性耦合。
谢映霞(住建部海绵城市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水综合管理》
海绵城市已被国家确定为城市发展方式和必然属性,并作为国家战略在全面推进。提出了荆州市水系统发展战略与治水思路的新理念,从大流域、大系统、大融合方面着手构建符合四湖流域荆州区域的水系统发展新格局。
倡导理性规划持续发展积极探索谋划未来
荆州宜借“湖北省首届城乡规划年会”的东风,结合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积极应对、改革创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研究、高效能地推进城乡发展新格局。
城市设计方面:建立具有荆州特色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控制要素库,明确新形势下城市设计编制的层次、重点、成果形式和管控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荆州名城保护应整体保护城市所处的地域环境,实施整体风貌分类分级保护,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特色的塑造。乡村规划建设与治理方面:推进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以“三产联动”带动“三农”发展,加强农村社区设施完善和制度建设。规划大数据应用方面:以推进“多规合一”为契机,建立荆州市“规划一张图”系统,搭建城市建设综合管理数据平台。推广大数据在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应用,为城市科学性决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实现“公众参与”提供理想平台。水环境治理方面:挖掘水环境价值,建成适合本地的海绵城市与雨水综合管理系统;修复荆州古城水系统历史特色;完善和保护绿地湖塘等现状城市海绵体;统筹区域生态安全和人、水、城、业的关系。
首届规划年会圆满落幕传播提升发展理念
湖北省首届规划年会落户荆州,是对荆州绿色发展城镇化的充分肯定和荆州城乡规划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荆州学习借鉴国内外城乡规划先进理念、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乡科学发展难得的机会,同时,为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全面贯彻落实新理念和新技术,用智慧的眼光与经验,为荆州建设“一极两中心”实现“十年大振兴”的宏伟目标和建设“新型城镇化2.0”、“幸福美好家园”,推动城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谋策建言,凝心聚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荆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