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荆门正文

荆门:市房管局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2014-07-10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筑“幸福巢”圆“安居梦”
——荆门市房管局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纪实

  本网讯 通讯员袁凯、杜华强报道:“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首传唱经久不衰的歌曲,勾勒出无数人心中的愿望与梦想。近年来,荆门市把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当作促民生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来抓,连续多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为困难百姓筑好“幸福巢”,为千万家庭圆了“安居梦”。

  截至2013年底,全市累计新增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66380套,竣工48798套,分配入住38591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6670户(次)11228.3万元,解决约68686户城镇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让每一项政策落地生根

  年过古稀的周大坤老人住进新家快两年了,每天,他都会早早起床,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地板擦得光可照人。“新鲜劲还没过呢,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老伙伴们都很羡慕!一个月租金才40多元,水电气开通都不用自己掏钱,政府还补贴物业费。”老人所居住的宜家小区是市廉租房项目之一,坐落在掇刀五一路。该项目于2012年10月摇号配租,已有1200多户困难家庭陆续搬进。

  “十二五”以来,像周大坤老人这样受益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家庭不在少数。为解决保障房供应总量不足的问题,近三年来,荆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开工45623套,建成29618套,共解决约22734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占比超过58.9%。

  在保障房建设中,荆门市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政策保障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先后制定了《荆门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荆门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荆门市中心城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办法》也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于今年6月17日发布实施。保障房的规划建设、分配入住、运营管理等工作有章可循、公开透明、稳步推进。

  保障房房源从哪里来?荆门市通过集中兴建、小区配建、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进行筹集,这些年仅在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建设中就累计配建保障房1900套,在宜家小区、东方果园新城等小区集中兴建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6000余套,李宁工业园兴建公租房935套,漳河新区公租房小区和长坂坡公租房小区新建2000余套公租房的项目也正在积极运作之中。

  用地难、筹资难、民间资本准入难等传统瓶颈的逐渐破解,更是有力促进了保障房建设。如今,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计划单列、优先安排,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也日益完善,从上级专项资金补助、地方财政配套、金融部门融资、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渠道筹资,不断拓宽保障房资金来源。

  保障房建好了,如何将这块“民生蛋糕”切好分好?面对这项考验,荆门市坚持不断完善供应机制,努力做到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坚持严格准入,建立完善社区受理、街道初审、区级审核、市级审批的申报审核制度;坚持透明分配,实行保障对象、保障房项目、配售政策与程序、分配结果“四公开”;坚持动态监管,建立保障对象数据库和年度复核制度,对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对象进行清退,对骗购骗租等行为进行坚决查处。

  让每一个项目开花结果

  为使保障房建设做到“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成本不高质量优”,让老百姓住得舒心、安心、放心,荆门市切实把好规划设计、项目选址、综合配套、质量保证四道关口。

  按照“经济适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邀请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实施规划设计。在项目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出行、就学、就业等因素,优先安排在交通相对便利、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内,与配套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方便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和就业。位于掇刀区五一路的宜家小区,由于位于中心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入住对象就学、就医、就业方便,颇受欢迎。

  住房是百年大计,保障房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质量更需保障,容不得丝毫马虎。为此,荆门市从设计、建材、施工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定期开展全市保障性住房质量大检查,在工程项目建筑外墙设立永久性标牌,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荆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竣工验收备案率和住户满意率均达到100%,宜家廉租房小区、李宁公租房小区成为全省保障房示范小区,宜家小区廉租房项目部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东方果园新城等12个保障房项目获得省结构优质工程奖。

  让每一户家庭温馨入住

  群众迁入新居后,如何有效管理让困难群众“住得上”、更“住得好”“住得起”?这一直是荆门市着力解决的问题。对集中建设、配建的保障房,一律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先期介入,并参与小区竣工验收。对于交付使用的小区,积极协助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选定新的物业服务企业。同时建立物业服务费政府补贴制,中心城区廉租房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经省物价局核定为0.46元/平方米·月,由承租对象缴纳一半,另一半政府补贴。

  为进一步丰富这些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去年起荆门市开始探索建立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在小区组建社区居委会、卫生站、警务室、党员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定期组织文艺表演、篮球比赛、法律讲座等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针对小区下岗职工、特困家庭较多的实际情况,组织物业公司联合相关企业开展社区爱心帮扶工程,通过来料现场加工的方式,使困难群众不出小区就能实现再就业。春节期间市领导和房管部门还专门走访慰问保障房对象,为居民送去新春祝福和问候,并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还联系医疗机构在保障房小区开展免费体检、义诊等活动。

  随着“十二五”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工近半,住房保障的工作重点也从重建设逐步转向建设与管理并重。收入过线后即需搬离廉租房,申请公租房还要再排队,那么在保的住房困难家庭如何才能更便捷地享受保障政策?保障房选择空间能否更自由?……这些管理问题既关系人,又涉及房,过程复杂而需求迫切,亟待改革创新。

  为此,荆门市正积极探索公租房、廉租房并轨运行机制,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规避“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的尴尬。目前正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明确并轨后计划执行、租金定价、分配管理的具体办法,力争年内首先完成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的住房困难问题。

  到今年,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但面临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荆门市房产管理局局长王俊介绍,今年荆门市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6082套(户),基本建成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1600套(户),分配入住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住房7800套(户),新增发放租赁补贴550户。截至5月底,新增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住房项目开工建设8006套,占目标任务的49.8%。今年把抓开工、抓建成、抓入住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开工率、竣工率、入住率”考核,努力早开工、多建成、早入住,增加保障房有效供应,让困难群众早日改善住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