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8年度全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目标考核情况的通报 鄂建[2009]3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建委(建设局):
按照《关于开展2008年度全省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 2008年12月22日至29日,我厅组织考核组,对全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考核,采取听汇报、问情况、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结合日常管理工作情况,从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执行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网络、强化监督执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和专项整治活动、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事故指标、信息统计和应急演练等方面,对全省17个市州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考核综合得分在95分以上的有武汉、宜昌、恩施、荆门;综合得分在94分到80分的有黄石、襄樊、十堰、孝感、荆州、随州、黄冈、咸宁、仙桃、天门、神农架;综合得分在79分到70分的有鄂州、潜江。从考核情况看,各地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积极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一)安全生产事故控制目标基本实现。针对2008年突发事件多、安全管理任务重、上半年安全事故大幅超标的情况,各地采取有效手段全力压降事故,截止到2008年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中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略有下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事故控制指标内,城市基础设施施工中未发生较大的、具有恶劣影响的事故,燃气生产运营中未发生事故。对照年初下达事故控制指标,鄂州、潜江两市事故死亡人数超出省厅下达的事故指标,恩施州事故死亡人数与指标持平,其他市州事故死亡人数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荆门、荆州、十堰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07年有大幅下降,荆门、随州、仙桃、天门、神农架未发生死亡事故,全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运转有序。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调整充实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机构,从人员、经费、职能上保障安全监督站开展监督工作。武汉市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监督纳入统一管理;荆门、恩施等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所辖县级安全监督站大部分已纳入财政拨款,有力保障了县级城市安全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荆州市加大对县市的层级管理,大幅减少安全事故。各地继续采用逐级签订责任状、逐级考核的方式,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链。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安全生产联络员、预警提示、事故约谈、重点监控和信用管理、层级监督、监督执法人员考核上岗等工作制度得以较好落实,分管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季度形势分析会、事故通报会、事故约谈会已成惯例,建设系统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氛围愈加浓厚。
(三)安全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008年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下达停工、局部停工整改通知953份,责令63家企业停工,将94家企业纳入重点监控名单,对286家安全生产许可证未按时延期的企业进行跟踪检查,暂扣了24家安全生产条件下降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各地依托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市场准入管理和信用管理等多种手段,对安全生产违规行为实施清出建筑市场、停止承接任务资格、经济罚款等处罚,加大了安全监督执法的威慑力,有力地震慑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企业。仙桃市采取综合手段,责令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的40栋居民联建房屋停止施工,并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咸宁市将10余家企业列入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重点监控企业,从市场准入、现场监管等方面实施严管;武汉市全年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68起,对36家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将1家企业清除出武汉建筑市场。
(四)隐患排查和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各地按照省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鄂建文[2008]63号)和《湖北省建筑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方案》(鄂建文[2008]90号)的要求,按照“企业为主、分级负责、部门督办”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省各地共集中排查建筑工程8617项,共查出各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15736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233项,已完成整改15643项,整改率达99.4%,其中重大隐患全部整改完毕;查出燃气安全隐患138处,整改138处,整改率达100%。各地从建立健全隐患治理长效机制出发,强化了建筑施工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建筑临边、深基坑等的规范管理,结合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推进隐患预防和整改。武汉市加大危险源管理,对隧道、地铁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全程监控,及时杜绝了一起重大隐患,并对全市建筑施工塔吊、施工电梯登记造册;恩施州实行施工现场外立面、起重机械、定型转料平台的规范化管理;襄樊市加大对安全防护用品和设施的检查,并设计推广了物料提升机与转料平台层门的电气联锁装置,从技术上解决了防护门不按规定关闭的问题;黄石市采取各县轮换组织召开市级文明施工现场观摩会,有效推广新技术、新标准;十堰、荆门、黄冈、孝感、随州、天门、咸宁等地以防护脚手架的搭设为突破口,全力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五)安全技术指导和培训落到实处。2008年,各地针对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偏弱,技术素质较低的现状,继续抓好安全技术指导和从业人员培训。在督促施工企业做好三级教育的基础上,采取集中统一教材培训、组建农民工夜校和提供学习资料等方式,积极开展施工现场的安全常识教育培训活动,据统计,2008年全省已创建农民工200多所,培训安全技术人员达12万余人次,此外,对1万余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考核换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从全省情况看,安全生产管理强度和安全生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水平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提升缓慢,已经远远落后于全省安全生产发展步伐。市州与县市层面的监管力度和强度层层衰减的现象依然普遍,尤其是洪湖、竹山、利川连续两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层级管理还有差距。
(二)部分地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不足。目前,各地主要依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大检查和监督巡查来排查整改安全生产隐患,但对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的建立、分级监管、跟踪督办等后续工作跟进不及时,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地区同类事故反复发生。另外,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激励机制不足,致使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履行安全职责缺乏足够的动力,隐患整治的全面性、经常性难以保证。
(三)部分地区安全监管工作强度不够。一是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执行上还存在“地区特色”,一些明显不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习以为常,得不到有力打击;二是监督管理程序执行不够到位,不办理安全监督手续的工程依然存在,开发区、高教园区实施封闭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部门联动力度不够,建筑市场整治和安全生产违法违规整治的同步性尚显不够,致使监督执法多局限于安全隐患的整治,从根本上遏制和打击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各地要按照全省建设工作会议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提高安全监管效率,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深入推进施工现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确保2009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针对此次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总结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一方面争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妥善解决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编制、经费问题。另一方面研究制订切合本地实际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强本系统部门协调和层级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监管行为,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监管机制创新,以监管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核心,从提高监管实效性出发,转变监管方式和管理手段,丰富监管手段,切实做好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两场”联动,从招标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多个环节把关,及时打击违法违规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为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隐患管理。要继续深入排查在建隧道、地铁、桥梁、房屋等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深化以防范起重机械倒塌、施工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抓好建筑施工和城市燃气生产中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逐级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五)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在省厅统一部署下,以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为主要内容,以基层监督员、企业“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为主要对象,以实际操作为重点,分级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充分发挥省内骨干企业和管理专家作用,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完善相关预案,切实防止较大事故的发生。
(六)进一步做好当前建筑施工防冻防火工作。近期,全国连续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件,我省持续出现低温天气。各地要高度重视冬季施工防雨雪冰冻灾害和防火防煤气中毒工作,认真总结去年雨雪恶劣天气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冬季施工的特点,早准备、早预防,严格安全防范措施,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调度,切实做好值班和应急准备。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九日
抄送:厅办公室、城建处,省建管局、省质安总站
湖北省建设厅办公室 2009年1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