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十堰正文

竹山:抢抓竹房城镇带建设机遇 把乡村变城镇

2013-06-04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伍长林报道:近日,笔者走进竹山县,穿梭在竹房城镇带沿线,漫步在乡镇村落,一条条道路洁净通畅,一排排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庸派”风格民居连延成片,一户户庭院干净整洁……沿线村庄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漂亮新颖的路灯、低碳环保的太阳能,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同广场上休闲的老人、嬉戏的孩童,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幸福画卷。这就是该县抢抓竹房城镇带建设机遇,通过采取旧村改造、危房改造、村庄集并、扶贫迁移的方式,引导和推进农民向中心社区集中建房,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探索的贫困山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途径,真正把乡村变城镇。

  近年来,该县一是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制度、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的建设机制,切实做到先规划设计,后施工建设;二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整合环保、住建、水务、林业等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社区道路、绿化、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及公共设施建设,分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引导农民建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庸派”建筑住宅;三是整治乡村环境。乡村全面开展“四建四改四清四化”活动,即建入户路、建晒场、建活动室、建垃圾池;改厕、改栏、改房、改水;清垃圾、清淤沟、清路障、清墙面;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彻底消除乡村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转变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四是建立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乡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管片民警、卫生监督员“六位一体”的路长管护机制,印发《村庄文明公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深入开展“文明村庄”、“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助推乡村环境卫生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住房“庸派”改造、乡村环境的整治、长效机制的管理等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该县呈现出乡村变城镇、农民福祉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如今的乡村,农民“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得到充分保障,文化健身广场、幼儿园、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真正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来源:竹山县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