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十堰正文

十堰:福建路复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2012-12-20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城区六大堵点最后一处力争元旦畅通
福建路复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16日,随着福建路复线沥青混凝土铺筑完毕,十堰市城区六大交通堵点最后一个堵点即将畅通。

  据了解,福建路连接人民路与朝阳路,全长320米,改造前路宽9米,人行道1.5-3米。多年来,福建路道路破损严重,是人民路至朝阳路一处重要的交通瓶颈,上下班高峰期车辆拥堵尤为严重。

  为了彻底解决福建路的交通拥堵状况,市政府决定对福建路进行改造,并在原福建路北侧修建福建路复线。规划改造后的福建路道路宽44—48米,其中新建加宽百二河桥22米,原福建路加宽至48米,其中车行道宽28米,人行道两边各宽6米,中央分隔带8米(高架桥墩柱保护带)。改造完成后的福建路为双向六车道,将成为人民路与朝阳路横向连接的便捷通道。

  昨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福建路复线沥青混凝土已铺筑完毕,人行道道牙铺设已基本完成,施工人员正对福建路复线桥梁伸缩缝做进一步加固处理,目前车辆暂不能通行。

  据市住建委市政建设科负责人张学振介绍,受天气影响,目前福建路复线最关键一道工序——沥青铺设正在抢时进行。沥青铺设完成后,将进行人行道铺设、护栏焊接、路灯及绿化工作。目前,施工人员正加班加点工作,力争福建路复线元旦通车。“年后,我们将开始进行原福建路改造工程,届时,一条更宽敞、便捷的通道将呈现在市民的眼前。”张学振说。(来源:十堰日报)


【相关新闻】

改造后的五处交通堵点拥堵不再

    为缓解十堰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今年,市委、市政府将优化城区六处交通堵点作为关注民生、改善城区交通环境、打造和谐十堰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将其列为今年市政府 “十件实事”之一加强督办。

  今年以来,该市共投资3600余万元,分别启动了五堰立交桥下层道路加宽改造、邮电街桥加宽改造、双鸥铁路桥下道路加高改造、新建东风高级中学桥、五堰南街人行天桥、 福建路改造扩建等六处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工程。

  目前,双鸥铁路桥、邮电街桥、五堰立交桥、五堰南街人行天桥、东风高级中学桥五处交通堵点改造工程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已完工的五处交通堵点改造工程。

  五堰立交桥:立体交通便万民

    五堰立交桥是城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改造前是城区最主要的交通堵点之一。

  改造前,五堰立交桥下仅有双向四车道和两边各一米宽的人行道供车辆与行人通行,高峰拥堵时常常导致人民路、东岳路、朝阳路、柳林路、河北路、山西路等多条道路瘫痪,市民深感不便。8月28日,五堰立交桥下层改造工程完工通车。工程利用原有的空间,增加了两个车道。同时,顺百二河方向在桥下河道两边增设5米宽的人行桥,使得行人通过该段道路更为安全、便捷,减少行人过街对行车的不利影响,解决五堰立交桥下堵车严重的问题。

  昨日上午9点,记者在此路段看到,过往车辆在信号灯的引导下顺利通行,五堰立交桥下拥堵成为历史。

  五堰南街人行天桥:人车分流路畅通

    五堰是十堰城区最繁华的地段,位于五堰南街街口与深圳街口之间的斑马线上每天人来人往。由于人多车众,经常导致车辆通行困难,造成交通堵塞,架设人行天桥成为市民的强烈企盼。

  今年6月,该市启动五堰南街人行天桥建设工程。该人行天桥位于人民路与深圳街交叉口处,主跨横跨人民路,长42.2米,宽5.6米,净宽4.8米。次跨横跨深圳街,长15米,宽2.8米,净宽2米。8月29日,五堰人行天桥建设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不仅缓解了五堰南街的交通拥堵状况,也提高了市民出行的安全系数。

  日前,记者在五堰南街人行天桥附近看到,往日人车争路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车辆畅通无阻,行人有序从桥上通过。五堰人行天桥犹如一道亮丽的彩虹,横卧在人民路上。

  东风高级中学桥:通行效率大提高

    广东路与公园路平行,改造前市人民公园至广东路仅有一条2米宽的东风高级中学人行桥供行人通行,该路段管线、围墙密布,存在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影响市容市貌。随着广东路及公园路沿线居民及私家车增加,道路经常出现拥堵情况。

  为缓解交通拥堵,今年市政府启动了东风高级中学桥建设改造工程,拆除原东风高级中学人行桥,新建车行桥。新建的东风高级中学桥桥长63.5米,靠公园路一方的道路改造50余米,广东路改造240米,整个车行道改造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工程于9月21日正式完工。

  昨日上午 11点 50分,记者在东风高级中学桥看到,往来车辆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有序通行。当时正值放学高峰期,虽有大量学生涌入道路,也未造成拥堵现象,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双鸥铁路桥:净空增加不“卡”车

    改造前,朝阳路双鸥铁路桥下道路限高不足,积水严重,是城区交通一个重要的堵点。

  双鸥小区附近铁路桥位于朝阳路与南岳路交汇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桥上为襄渝铁路,桥下为朝阳路。由于历史原因,原双鸥铁路桥与路面因净空高度不够,经常有车辆在该处被“卡”住或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受阻。同时,双鸥铁路桥下道路标高较低,几乎与百二河河道平齐,且道路排水不畅,每到夏季积水情况频繁发生,车辆经过时经常被淹。

  改造后的双鸥铁路桥下道路,净空达到4.5米,在道路内侧增加了2米宽的人行道,并安装了护栏;道路外侧增加了一段高出河床1米的挡土墙。为了解决积水问题,在河道铺设了300米的排水管道,并增加了90米的污水管道;在桥两侧各设一条截水沟,可将道路上方流下来的雨水截留;在道路最低点设置平篦式双篦雨水井,基本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

  双鸥铁路桥下道路改造工程于7月11日改造完工。昨日下午,记者在此路段看到,双向车行较顺畅,一辆载满货物的大货车从桥下通过时也没有出现被 “卡”现象。

  邮电街桥:车辆直行不绕弯

    邮电街是朝阳路连接人民路的重要通道,与宜昌路成不规则的十字交叉,地处繁华路段。

  由于历史的原因,宜昌路与邮电街出口错位、朝阳路宽度不够,造成车辆需要远离交叉口处掉头,致使邮电街交叉口经常发生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

  改造后的邮电街桥,加宽桥梁面积约850平方米,由原来四车道增至六车道,使邮电街与宜昌路形成正交;加大了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转弯半径,靠朝阳路增设了两条右转专用车道,车道宽度均为4.5米;宜昌路口改造长度50米,对朝阳路久康食品有限公司侧道路局部进行了加宽,增设了一处半港湾式停靠站,极大地改善了此处的交通拥堵状况。该工程已于8月24日完工并交付使用。

  记者昨日在邮电街桥看到,新改造加宽的邮电街桥路面变得宽阔通畅,桥梁两侧新安装的不锈钢护栏和加宽的人行道使整个路段更加亮丽。

  据附近居民介绍,自该桥改造完工后,这里再没出现车辆堵塞的情况,最关键的是,邮电街和宜昌路对向行驶的车辆再也不用绕弯子了。(来源:十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