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十堰正文

竹山:官渡镇着力打造南部中心镇

2015-01-30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伍长林报道:竹山官渡镇位于鄂西北边陲,巴山东麓,是入川达渝之咽喉,秦巴文化古驿,堵河水道上的璀璨明珠。该镇距十堰市竹山县城64公里,东与房县中坝接壤,西与竹溪兵营相连,南同柳林乡交界,北和上庸镇毗邻。全镇版图面积40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民小组4318户19316人。集镇中心人口7000余人,城镇化率43.8%,年新增人口达到300人,城镇化率年增长达1.4%,是竹山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近年来,官渡镇以竹山南部中心镇为建设目标,以“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民生为先、多元投入”为建设思路,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镇面貌不断改观,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规划先行 集镇建设确保科学规划

    聘请专家调研,制定详细规划,对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组织专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上级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出资50多万元聘请竹山县规划设计院进行官渡镇总体规划。形成了《官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官渡镇主要街道及中心镇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时为拓展集镇发展空间,编制规划河西新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河西新区建设步伐,促进城镇统筹协调发展。

  建管并重 集镇管理高效规范开展

    坚决摈弃“重建设、轻管理”的城镇建设窠臼,努力推动集镇管理规范化、长效化、科学化。落实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人人参与,广泛动员的生动局面。

    一是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集镇品位,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态停车场一处,可停放车辆300余台;新建星级公厕三座。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启动了该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工程,对三个老旧住宅小区进行加固、亮化、美化。投资2500万元,新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各一座。

    二是强化集镇环境卫生管理。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制定了《官渡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官渡镇规划区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周五干部职工大扫除制度》、《街道居民门前三包制度》。在构建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上,一方面要引导村民自治,制定村规民约,约束和引导村民在生活习惯方面转观念、改陋习、树新风。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路长”管护机制,全面落实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管片民警、卫生监督员“六位一体”的路长管护机制,确保集镇区域内道路、路灯照明、污水处理和环境卫生进行长效管护,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行“清洁、较清洁、不清洁”分类挂牌,建立奖惩制度和动态督查机制,加强日常管护监督,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是严格建房管理。在建房审批程序上,推行“城建会商制、镇长审签制、签订协议制、押金保证制、建前公示制”。在建房风格上,按照统一风格、统一图纸、统一红线、统一标高的建筑要求。严格“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五大元素及灰白色调组合为一体的“庸派”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实用性、舒适性,高度契合该镇山水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在建房管理上,坚守“先办证后建房”的底线,对未办证违建或私自加层加大面积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近年来,先后拆除违章建筑15座3200余平米。

  繁荣商贸 城乡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按照“移民新镇、产业大镇、旅游名镇、区域强镇”的思路。该镇一方面围绕“一主、三辅、五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产业大镇。另一方面,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境内的武陵峡以其“奇、秀、险”被誉为华中地区第一奇峡。该镇百里河景区已通过4A级资格评审,进入规划施工阶段。同时,一大批酒店、宾馆和农家乐的蓬勃兴起,也为该镇的旅游业奠定坚实基础。旅游业已成为该镇经济新的增长极。

  据悉,根据十堰市政府出台的《十堰市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考核办法》,该镇在市住建委2014年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考核中获市住建委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