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宜居新蓝图
一城繁华一城绿 荆州宜居新蓝图
城市建设,民生为本。近年来,荆州借“五城同创”东风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打造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文明新城。
旧城改造万达商圈激活连片发展
城市地标,记录城市发展。万达商圈崛起,标志荆州城市现代化起步,改写以北京中路、荆中路商圈发展的历史,激活中心城区“一主两副多商圈”的连片发展。
2012年2月,随着荆沙路上东升片区启动旧城改造,荆州商圈发展昂首步入“东升样本”“荆州速度”。当年底,该片区6家企业、56个商业门面、246户居民住房全部实现和谐拆迁。
2012年12月29日18时,荆沙路上荆东酒店轰然倒下,旧城改造之东升单元最大单体建筑拆除。2013年3月起,东升片区成为一片建设热土,此后昼夜不停,工地数十台塔吊直指蓝天,成为城市一景。
市民见证东升片区紧锣密鼓的建设,见证“荆州速度”,看到城市发展蓝图和希望。
2014年9月20日,荆州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商业配套最齐全、开发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万达广场开业,万人空巷、人海如潮。万达广场不仅带给市民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理念,也悄悄改变了中心城区商业布局,形成以万达为中心,辐射城中花台商圈、北京路商圈,形成荆州中心城区一条完整的商业圈发展链。
按照趋势,荆州将来商业布局规划是“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一个中心即北京路商圈,两个副中心即金源世纪城和城南南环路副中心。该布局构建出呈点状分布的荆沙路万达商圈、荆北新区商圈、荆西商圈和沙北新区商圈。随着这些商圈的成熟发展,荆州更加具备现代城市魅力。
从万达商圈建设中荆州人尝到旧城改造的甜头。荆州开始大力推动棚户区改造。2016年,荆州中心城区棚改项目投资175亿元,40个棚改项目开工35个,完成任务量29510套,年度目标完成率101.4%。
2016年9月8日7时30分,荆州区老南门外,这个以“脏乱差”著称的地方,随着东西堤街片区打下房屋拆迁第一锤,标志着荆州古城护城河南岸棚改区域拆迁改造项目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改造之后,东西堤街片区将发展成以商业和旅游为主,兼顾餐饮、住宿的特色街区,同时保留街区内部分代表性建筑物的原貌。
根据荆州中心城区棚改计划,荆州古城内外的东堤街、西堤街、南门大街将一起规划,沙市区的胜利街、中山路部分区域、崇文街也要打包规划,这些历史街区规划已与“中国世遗之父”“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对接。“乡愁不是喧嚣的旅游和仿古做作的老房子”。阮仪三说,相信荆州这座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城将会让世界惊艳。
城市地标见证发展新历程
“十二五”期间,荆州借省运会的东风,结合兴城壮腰,推动一系列新区建设,也带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完善和提升。
快捷的高铁、热闹的新体育中心、宽阔整洁的城市道路、设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随着沙北新区、荆北新区、华中农高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新区快速建设,逐步拓宽了城市新骨架。小城变大、古城变新、变活。
位于沙北新区的荆州体育中心已成为城市新地标,集全民健身中心、商业会展中心、大型赛事活动中心于一体,吸引周边市民到体育中心强身健体。荆州围绕体育中心周边进行城市道路建设,“两横七纵”道路骨架让新区四通八达。
每到夜幕降临时,居民成群结队奔赴体育中心,这里已成为人们的健身圣地。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启快乐运动健身模式,让这座千年文化古城充满新活力。
荆州原本是一座依水而生的城市,伴随着荆州火车站建成、高铁开通,荆北新区成为荆州增强吸附力的巨大磁石,绿地、恒大、竹叶山、百盟等商业投资巨鳄相继落户,荆州中学即将建成,荆州中心医院建设进展顺利,一些公共服务资源纷纷落子荆北。新区已开启火车头式的建设速度,不仅完善城市商务功能,也带动居民期盼已久的古城人口外迁,新城活力涌动,古城焕新颜。
城西的华中农高区建设如火如荼,卓尔国际城、联投国际城为代表,在因地制宜、产城融合的实践中,打造生态而宜居的新城新区。这批投资大巨头布局的大盘商贸及别墅集群项目已初具雏形。
城东的金源世纪城,位于荆州开发区,是该市历史上最大地产开发项目,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中,将再造一座城,从此弥补工业区没有配套住宅小区等生活商业设施的发展遗憾。
绿随河走城市公园扮靓绚丽荆州
推窗见绿,出门见绿,绿随河走。绿色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随手拈来、呼吸舒畅的城市福利。
2012年荆州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2016年底荆州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十二五”时期,荆州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新建临江仙公园、明月公园、荆襄河湿地公园、玉桥公园、范家渊公园5个公园,整治中山公园、文湖公园等5个公园,新建改造街头游园20个,展示“绚丽荆州、四季花城”的美丽景观。
明月公园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绿叶满枝、一步一景。这里曾是破烂不堪、杂草丛生的红砖渔场。经历艰难拆迁、规划、建设、维护,明月公园已成为城区最具特色的公园之一,吸引荆州游客集散中心落户为邻,成为居民健身氧吧。
2016年,荆州开展“滨长江、环古城”景观带建设,擦亮“古城”“江城”新名片,实施荆江大堤综合整治项目,完成荆江园、万寿公园提档升级,荆江大堤堤顶黑化,临江仙主体公园配套建设,编制荆江风情带洋码头景区规划。荆江风情带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荆襄外河湿地公园基本建成,初步形成“绿随河走”的绿色长廊。荆襄内河综合环境整治全面铺开,蛇入山公园围绕孙叔敖主题开展提档,九龙渊公园、张飞一担土游园改造升级启动。
中山公园银杏林景观区翻整地形、补绿造景。仅2016年荆州新增绿地71740平方米,经过大面积补绿,城区林荫路覆盖率从不足50%增长到70%。
有蓝天白云,还要有绿树碧水。
荆州城区湖河纵横、密布,由于多年发展水系阻断,水体黑臭。市民对黑臭水体深恶痛绝,如何还市民一城清水?
荆州市区两级水体整治责任部门和责任管理单位按照“分级整治、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通过“堵”“疏”“查”“治”等措施治理城区黑臭水体。先后对城区各大中型水体、小沟、小塘、小渠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73处黑臭水体,打捞水面漂浮物529.8吨,清理岸坡垃圾172万平方米,消毒1884处。
今年3月,江津湖水系连通工程竣工,从长江抽水,往江津湖补水,在江津湖敷设管道至张李家渊,最后通过管道流向西干渠,荆州中心城区第三条引水线正式投入使用。此后长江水将以每小时1000立方米的流量进入江津湖源源不断换水,改善城区水体生态。
创卫巨变城市管理没有终点
菜场变身“超市”,臭水体变干净,街道更整齐,居民小区修下水管网、整治道路、增加绿化……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随着2016年6月荆州吹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背水一战的号角,全市上下步入创卫攻坚阶段。经历10个月攻坚战,今年4月初,荆州终于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创卫初步成功。
自创建以来,荆州稳健扎实的创卫措施赢得市民拍手叫好。中心城区总共有75个无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小区,在创卫中变身成为整洁干净的宜居小区。沙市区东岳小区曾经是典型的“三无”小区,经过重点综合整治,投入1800多万元进行全封闭式建设后,这一小区彻底结束21年老旧开放式小区的历史。
从城市道路整治到小区改造,再到菜市场的提挡升级,荆州交出漂亮成绩单。按照“改造一批、新建一批、关停一批”的思路,成功进行标准化改造29个菜市场、维修8个菜市场,紧锣密鼓推动城区37个全新菜市场向市民开放,还全面实现白条禽上市,菜市场变身成为干净整洁的“超市”,让市民赞不绝口。
荆州全力改善市容环境卫生。仅去年就粉刷、清洗临街建筑立面12.1万平方米;对中心城区75条主次干道的破损路面进行全面维修;城市生活垃圾规范收集、日产日清、密闭运输、无害处理;城市工地安全和扬尘智慧化管理……
城市发展永无止境。城市建设是一场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持久战。荆州创卫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来源:湖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