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栗林嘴村的“厕所革命”
210间厕所为何要拆除?
——仙桃市栗林嘴村的“厕所革命”
挖掘机挥舞着铁臂,“轰”一声,两间厕所的红砖墙瞬间倒塌,尘埃四起。8日,记者走进仙桃市三伏潭镇栗林嘴村,迎面撞见这一幕。
仔细了解得知,该村正在拆除这样的厕所210间,预计年前全部拆完。
整齐划一、红砖黑瓦、设施较全,好端端的厕所,为何要“一拆了之”?记者深入调查,一探究竟。
十年前,“一池三改”中的改厕行动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曾经是栗林嘴村厕所的真实写照。
十年前,栗林嘴村农民在自家院里或田间地头搭起简陋的厕所,称为“旱厕”或“茅坑”。老人们回忆,夏天,蚊虫乱飞,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如厕困难。
仙桃曾经是血吸虫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粪便中含有血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病的病原体,不卫生的厕所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2007年,我省开始推行以“一池三改”为主的农村厕所改革,即沼气建池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使人、畜粪便和厨房污水均进入沼气池,达到无害化处理。仙桃、江陵、公安3个县市作为首批改革试点。
“村里要统一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啦!”栗林嘴村民们为此曾兴奋地奔走相告。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当地采取“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方式筹集改厕资金。栗林嘴村村支部书记李金楷回忆,全村780户农户,两三户村民共建一间无害化卫生厕所,村民只需出砖瓦和人工,其余费用由政府补贴。
栗林嘴村村民全员上阵,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快,210间无公害卫生厕所拔地而起。新建的厕所就在村民房屋后面,一男一女,独立分开,排泄物进入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作为农户生活用能;发酵后产生的沼液和沼渣,作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茅坑”改头换面,粪便变废为宝,家家户户发展起了蔬菜、水果种植,环境变美的同时,农民的口袋也暖了起来。
“无害化”厕所,让人欢喜让人忧
然而,好景不长。
对于新改造的厕所,农民起初几年用得比较顺心,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种种尴尬开始显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该村看到,几乎每间厕所里都放着一个水缸。村民们解释,由于缺乏完善的自来水和排污管道设施,厕所并不能实现自动冲水,需要村民自己端水冲厕,大家平日里会把水缸盛满水,如厕后舀水冲刷。
最难堪的是,厕所与房屋有四五十米的距离,每遇刮风下雨、下雪,要撑伞,遇上半夜如厕,还得跑到室外。
经历过最原始“茅厕”的老人们,觉得可以接受,可是年轻人难以适应。62岁的村民李海洋有3个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逢过年过节回家,儿女们都会抱怨厕所不方便,有几次女儿干脆住进了市内的酒店。
尴尬不仅如此。按照当初设计,厕所、畜禽圈舍与沼气池循环一体,实现无害化利用。可当前农村人口和家庭散养畜禽数量逐步减少,沼气原料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沼气池的产气效率。仙桃市生态能源局局长黄先军介绍,原料供应不足、管护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户用沼气基本停用了,厕所产生的污染物无法转化成沼气,还需要人工转运,费时费力。
前两年,自来水网管接进了栗林嘴村,有条件的村民开始在屋内修建冲水式卫生间,李海洋在儿女们强烈要求下,在村里率先修建了室内水冲式厕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多户村民发现,一半以上村民都在家中建了水冲式厕所,而户外的厕所被闲置,里面堆放着木头、废铁等杂物。
这些废弃的厕所如何处理?村干部们为此伤透了脑筋。
改建生态厕所,建设美丽乡村
转机出现在去年。
仙桃市政府谋划建设四条乡村旅游带,栗林嘴村恰好被“圈”入其中的环排湖旅游带中。
发展乡村旅游,厕所不能成为硬伤。
栗林嘴村下定决心,一方面毫不犹豫地拆除室外原有的210间无害化厕所,另一方面高标准打造生态厕所。
“全村将建6个公共生态厕所,每个小组一个,供游客和村民使用。”村支书李金楷介绍。他领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已建好的一个“样板间”。说它是“生态厕所”,一点都不为过,红白相间的瓷砖贴满厕所内外,洗手盆、抽风机、拖把池一应俱全。最让人叫绝的是污水处理系统,污水途经四道过滤槽,先后进行沉淀、微生物处理、沙子过滤等程序,最后变成清洁水,汇入到一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被巧妙地埋藏在地下,上面则建成了一个景观带,有草、有树、有运动器材,是村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据了解,这套污水排放系统的技术含量属国内领先。李金楷说,村里整合水、电、路、旅游等项目资金,统一规划、设计、实施,没有找村民出一分钱。
厕所建好了,怎么管?村里成立了农旅公司,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公共厕所漂亮实用,农户的厕所也不可忽视。栗林嘴村将厕所改造与农村污水处理结合起来,一条地下排污渠从村级主干道穿行而过,村民修建室内厕所可直接连到地下排污管,污水统一进入到村级污水处理系统。
新厕所,新农村。栗林嘴村四处张贴着文明宣传标语,引导游客和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创造生态优雅的如厕环境,“厕所革命”,栗林嘴村已先人一步。(胡琼瑶)
【记者手记】
把好事办好
十年前的那场改厕行动,让栗林嘴村村民先人一步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也带了一些喜悦之外的“烦恼”。
小厕所牵着大民生,时代不同,要求也不同。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诉求更加迫切。
我省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厕所革命的路径或方式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情况,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地方先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先创造条件再改,不可一刀切,也不可一哄而上急于求成。
厕所革命,增加数量固然重要,但质量的提升不可忽视。在建设过程中,多一些前瞻性、生态化、低碳化意识,就少一分后期的“尴尬”。
当前乡村旅游火爆,厕所是一面镜子,后期管护显得尤为重要。探索购买社会服务等模式,加强公共卫生厕所的可持续运转,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变农民卫生观念,培育和传递文明新风,才能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营造良好环境。
厕所革命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才是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尺。(胡琼瑶)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