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山水崇阳 乘势远航

2017-10-23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崇阳县位于我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隶属咸宁市。全县辖8镇4乡,186个行政村,17个社区,版图面积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1.8%,是湖北省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几年来,崇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牢固树立“绿色崛起、跨越小康”发展战略,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率领全县干群认真谋事,扎实干事,团结成事,经济建设全面提速,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挺起了幕阜山区绿色发展的脊梁。

  持续发展 党建点燃引擎

  “为什么教堂热闹党支部阵地冷清?”在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铜钟乡大岭村支部书记抛出话题,让党员谈感想,全体党员都沉默了。从此以后,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家的党员无一缺席。尧佑林、程碧池两位80多岁的老党员,不管严寒酷暑都坚持参加活动。

  激活使命感,凝聚发展内力!这是崇阳县基层党建“整县推进、整乡提升、逐村夯实”工作的一个片段。

  崇阳县是全省基层党建“整县推进”试点县。县委牢固树立把党的一切工作落实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扬“水滴石穿”的崇阳精神,深化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建面貌一新。

  树立新思维。崇阳县委把从严治党作为主责主业,着力构建“大党建、大组工”格局,发挥县委“党建司令部”、基层党组织“一线指导部”作用,定期召开统筹协调会,现场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他们开展“淬火工程”“组工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实施“青苗计划”“繁星计划”等专项培养计划,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运用新方法。全面推行党支部“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组织引导在职党员履职尽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行“三定三评一落实”的村(社区)主职专职化管理,以任期谈话、定期督查、评选评比等方式强化“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管理。加强定期述职,不断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

  建立新标准。全县按农村(社区)党员人平100元、机关党员人平50元拨付党员活动经费,按标准拨付支部专项经费,保证党员活动有经费,支部运行有保障;采取财政编列项目、专项拨付的方式,按标准拨付党建专项惠民资金用于服务群众。统筹发改、扶贫、农林水等涉农项目,带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握掌成拳形成攻坚合力。

  崇阳县委按三年创建计划,分领域打造党建示范点,深入开展“走村巷·连民心”“党代表先锋基层行”等活动,以党建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大抓党建、抓大党建,全县各项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均衡发展 决胜脱贫攻坚

  崇阳县总人口50万,2013年底,该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3万户、7.13万人、47个贫困村,是我省37个贫困县之一。

  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该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按照“三年实施攻坚、两年提升巩固、一年挺进前列”的思路,以必胜的心态、奔跑的姿态、战斗的状态,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役。

  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崇阳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扶贫举措,摸索出一条符合产业特色的扶贫之路。

  创新“4+X”(楠竹、茶叶、油茶、水果)产业发展模式,在发放“以奖代补”资金4500万元的同时,县政府从整合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与银行合作建立小额扶贫信贷担保基金,对贫困家庭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发放产业扶持贷款,扶持6902户贫困家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推行“政府买单,拎包入住”的模式,打造“交钥匙”工程,拨付建房扶持资金1.4亿元,帮助2666户8913人不花一分钱,挪穷窝换穷业;探索医疗救助“四零”模式(小病零离乡、服务零距离、治疗零障碍、住院零费用),在2015年的基础上减免医疗费用2400万元,帮助2179户贫困家庭摆脱“因病积贫”的困境;开展“以技扶贫”专项行动,投入资金280万元,委托县职业学校、县培训中心等专业机构,对贫困户开展精准培训、跟踪培训工作,让1042名贫困劳动力不花一分钱,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术。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9月22日,该县1229名党员代表,分赴12个乡镇开展联系基层服务党员群众活动,共接待、走访群众611户,发现收集问题近500个,现场解决群众诉求近300件,转乡镇、县级有关部门256件。

  充分发挥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职能,重点抓好代表、委员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交办、转办、督办。对交办、转办的意见建议实行办结销号制,办结一件,销号一件,每半月调度一次办理进度,以“办结销号”倒逼问题整改落实。代表反映高枧乡老胡洞村道路难行、通信不通、无医疗点、光伏发电上网难、易地搬迁房屋质量不高,仅一个多月时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天城镇茅井村三面环水,群众进出基本靠渡船。代表们提出“加快河田至茅井连接线建设进度”建议后,县人大及时跟踪督办,14.7公里的通村公路正在施工建设,即将通车。

  三年来,该县共完成4.69万人、20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贫困人口的就医、入学、住房和生产生活问题得到了较好保障,一些以贫穷著称的乡镇和村落,如铜钟乡、高枧乡、大岭村、茅井村、磨刀村,现在一跃成为咸宁市发展致富的明星乡镇、明星村庄,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8.7%下降到8.6%。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医疗救助等特色做法在全省交流,2017年6月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培训会在崇阳召开。

  绿色发展 重塑产业格局

  8月1日上午,铜钟乡大岭村热闹非凡,湖北卓越集团崇阳龙泉山万亩野樱花度假景区举行开工仪式。

  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首期投资2亿元,明年3月份竣工,计划用7个月的时间建成一个4A级景区。

  龙泉山由东向西横跨金塘、港口、铜钟、青山4个乡镇,数万亩野樱花自然生长,每年三四月间,竞相开放,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今年3月,崇阳首届龙泉山赏樱月活动开启后,游人如织,藏在深山的10万亩野樱花“一夜扬名”。

  8月29日,铜钟乡再传喜报,总投资1.2亿元,建设用地20亩、林地面积1000亩的湖北马安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该项目是今年崇阳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之一。项目位于铜钟乡马桥村,预计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建设高档商务会议、餐饮住宿酒店、豪华别墅18栋,同时建设健身广场、园林景观等配套设施,满足旅游、休闲、聚会、商务等不同需求。

  近年来,该县按照“全域旅游、旅游全域”发展理念,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全面打好吃住行、游购娱组合拳,全力打造集旅游、休闲、运动、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华中旅游名县,推出了一批旅游名村名镇和特色景点,“彩线串珍珠”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三特浪口温泉、华美达影视城、青山水库风景区、柃蜜小镇等景点,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3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对山区贫困县来说,交通就是第一民生,是脱贫致富的硬支撑,砸锅卖铁也要修路。”县委书记杭莺说,通过争取政策项目,财政倾力支持,撬动社会资本,五年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投入10多亿元。

  该县186个村,一半通村道路刷黑;公路总里程303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137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该县一级公路建设进度居全省第15名,二级公路建设进度位列全省第一,得到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的通报表扬。目前,该县正有序推进十大交通建设项目。“基地建到哪,公路修到哪;工业园区发展到哪,交通主干道延伸到哪;新农村搬迁到哪,路铺到哪;旅游景点开发到哪,路美化到哪;精准扶贫点定在哪,路面硬化到哪;重要资源开发在哪,公路规划到哪……”县长郑俊华如是介绍。

  崇阳县围绕旅游文化、特色生态农业、健康服务、清洁能源、新型工业、边贸物流六大绿色产业,按照“有看点、有特色、有规模、能落地”的要求,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产业转移与新农村建设同步,精心谋划、因乡施策,建立了包括1399个项目的项目库,计划总投资5880亿元。

  交通格局改变,坚定了许多人回乡创业的决心。从金塘镇畈上村走出去的沈亚明、沈亚君兄弟,得知幕阜山旅游公路即将从家门口通过,毅然回乡创业。目前,他们投资1.5亿元兴建的柃蜜小镇,即将开门迎客。

  交通格局改变,全域旅游、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正在刷新当地产业格局。金塘风电场项目自2016年9月份动工建设,升压站关键节点控制楼和生活楼已封顶,场内道路与集电线路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47亿元,年底首批机组将投产发电。温泉小镇、樱花小镇、桃源小镇、户外运动艺术小镇、茶韵颐养小镇等特色小镇项目初具规模。

  交通格局改变,崇阳县招商引资进入爆发期。今年1至9月,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129个,合同引进资金312.87亿元,到位资金112.25亿元。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达到36个,协议投资总额达292.18亿元,特别是省联投集团投资50亿元的隽水天城温泉小镇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该县在招大引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共享发展 惠及万千百姓

  崇阳满眼皆绿。县城外,山乡茂林修竹,自是不用多说;县城内,也是青翠欲滴。

  这并不是崇阳人自吹自擂。

  今年10月,住建部公示2017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拟命名名单,崇阳县赫然在列。

  该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山体转换成公园,与主城区原有的绿地斑块串连起来,形成了“山、水、园、林”的城市风貌。

  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2亿元,深入开展了“绿满崇阳、美丽天城”行动,实施“三大公园”“六小游园”“一河两岸”和城区道路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不仅提高了城区的景观效果,还满足了市民运动休闲的迫切需求。

  数据显示,崇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绿地率3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2平方米,全县群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到86%。

  其实,何止这一块金字招牌。

  盘点崇阳县发展轨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百泉地质之乡、中国钒业之乡、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园林县城、湖北省文明县城等称号,可谓亮点纷呈。

  尽管头顶多重光环,可崇阳人并不自满,仍在不断自我加压,迈向新的高峰。

  今年,与创建国家园林城一道,该县同步开展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及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

  今年,“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禁麻”“禁鞭”等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活动蓬勃展开。

  这些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同时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与生活。

  好山,好水,更有好戏连台。

  崇阳人有福气。屈指数来,今年几乎月月都有大戏看。

  12日晚,崇阳县第十届提琴戏剧节开幕,700多名群众在崇阳剧院免费观看了提琴戏《红丝错》。国家二级演员熊天霞等人的精彩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提琴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崇阳人民喜爱。“办好戏剧节”的号召甫一发出,该县报名参加戏剧节的乡剧团达13个,演职员200多人。戏剧节持续八天八夜,向群众免费展示了《拷打红梅》《墙头记》等14个剧目。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当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该县先后被评为学前教育示范县、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全国依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人民调解模范县。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崇阳县委、县政府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努力将崇阳打造成幕阜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县,以一流的作风、一流的业绩,为湖北省绿色崛起贡献崇阳力量!

  策划/供图:中共崇阳县委宣传部 撰文:艾子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