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微停车场解决小区老大难
公园城市看咸宁城管系列报道一
微停车场解决小区老大难
本网讯 编者按:宜居是每座城市的追求,每位市民的向往。咸宁作为一座生态城市,如何以公园城市理念“静心绣花”,如何探索城市管理,处理好增绿与添彩、昼绿美与夜亮彩、大公园与小游园、行有道与停有位的关系。近日,记者开展了系列走访。
随着咸宁市区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多,停车难问题一直是“老大难”。每到节假日和出行高峰时段,道路变临时停车场,机动车随意停放,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许多不便,而且极大影响城市形象。
如何在不影响市民通行的前提下,缓解停车位紧张、停车难问题?市城管执法委探索出的微停车场有效缓解了市民停车难的问题。
8月2日,市城管执法委市政工程管理处处长黄国杰详细介绍了微停车场的相关情况。
小微停车场,缓解市民停车难题
当日,在城区金桂路凯翔康城小区前,记者看到,10多米宽的人行道,被路缘石分隔成两部分,一侧是人行通道,一侧是停车场,数十辆小车整齐地停放在红色的微停车场上。
正在停车的市民廖先生说:“现在再也不用兜好几个圈找车位了。”廖先生在凯翔康城小区临街店铺做生意,因附近是医院,人流量大,车流量也大。微停车场未建成前,很多人看这里路面宽阔,就将车辆停放于此。这样的后果是,车辆乱停乱放,人行道被占用,地板被损坏,严重影响市民通行,也影响了周边店主做生意。
2017年6月,人行道改造后,车辆停放有序,市民通行也顺畅。“路还是那么宽那么长,车辆有增无减,但不管我什么时候来,都有停车位。停车有序,车位也隐形增多了。”廖先生认为。
黄国杰介绍,该处停车场规划了65个机动车停车位、28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自2017年建设好、施划停车线后,免费向社会开放。这样的微停车场,目前在金桂路、温泉路、咸宁大道、银泉大道、长安大道的部分路段都有建设,共有停车位千余个。
黄国杰表示,微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是在人行道空地,建立在不影响市民通行的基础上、人行道条件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资源缓解停车难。“从目前情况来看,微停车场确实很大程度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也没有破损现象,社会反响很好。”
美观又耐用,使用寿命10年以上
微停车场除了缓解市民停车难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效果,那就是耐看又耐用。
“停车场铺设的是印花水泥耐磨地面,预计使用寿命10年以上。”黄国杰称,据统计,咸宁城区目前有机动车辆十几二十万辆,而城区的配套设施很薄弱,停车场紧缺。为了缓解停车难,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在较宽阔的人行道上,施划停车线,供车辆停放。那些本来供行人通行的道路,经车辆碾压后,出现严重破损现状。
道路破损了,就必需维修。每年,财政专项拨款三五百万元,用于维修破损的人行道等市政工程设施。人行道维修后,市政工程管理处就会在维修处放置禁止通行的标识牌,但让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头疼的是,这些标识牌很快被移走,还未复原的道路又因辗压遭到损坏。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坏了修,还末修好又坏了。
这一现状引起市城管执法委主任黄小洪的重视。经过多次调研后,她建议将宽的人行道和较大的闲置地改建成微停车场。微停车场的改造首先是将破损的地板拔掉,在下面铺上一层厚厚的基础混疑土,养护十来天,再在面层铺一层五公分的彩色水泥,接着再养护半个月。之后再施划画停车线,让车辆停放。
从现有的微停车场来看,这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做法。停车冋题解決了,破损可题也解决了。一举多得。”黄国杰说。
将再建微停车场,增加车位两干余个
2018年是否还会新建微停车场呢?答案是肯定的。
黄国杰表示,2018年,市城管执法委联合规划部门,对城区一些主次干道,符合条件的,便于改造的地方都做了规划。后期,将与交警部门沟通协调,向财政部门报告,再进行微停车场改造。目前已规划七条路,即银泉大道、咸宁大道、长安大道、淦河大道、温泉路剩余部分,以及潜山路、文笔路。改造后预计有两干余个停车位,预计投资300万元。
据介绍,目前已有的微停车场的场面都是红色的。黄国杰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讲,红色会刺激视觉神经,同时也容易让人心生反感,不是最好的颜色选择。后期将会把颜色变成灰色或墨绿色,这种颜色更能让人接受。
届时,还将与市城投正在实施的智慧停车相结合,更加方便市民停车,也更加便于管理,同时给城市一个畅通、靓丽的环境。
黄国杰表示,微停车场看似小,事实上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也与园林城市建设息息相关。市政管理处将从“精”字上做文章,要求施工人员做到能工巧匠,要求工程做到精雕细刻,切实为老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