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城管芭蕉坨村“频繁发力”助推精准扶贫快速脱贫
本网讯 通讯员罗清峰报道:“以前我老公身体不好需要钱吃药,觉得栽茶麻烦不如在外打零工来钱快,对茶叶的发展认识不足,2017年,我5亩地的茶叶收入了1.3万多元,再也不为老公吃药没钱发愁了,这个还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全靠县城管局的帮扶干部对我一家的热心帮助,要不然我的这个家庭真的就塌下去了……”。11月29日,宣恩县珠山镇芭蕉坨村2组低保贫困户沈香云对笔者说。
2009年9月,沈香云的丈夫余志林因突发脑梗塞出院后成了一个不能劳动的半植物人,屋漏偏遭连夜雨,2014年7月,中专刚毕业的大儿子余友为给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放弃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在自家用麻木运输木材时翻车遭严重车祸花去医药费6万多元。接连的灾难给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一家4口人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沉重的精神打击。为鼓励沈香云克服家庭遭受的种种灾难,树立站起来的信心,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单位县城管局将沈香云一家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多方争取帮扶政策、组织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进行资金爱心帮扶,发展茶叶产业、家庭养殖等使沈香云这个不幸的家庭走出了困境,
芭蕉坨村位于珠山镇南部,距离宣恩县城15公里,东与咸池沟相邻,南与晓关侗族乡大咸村、八台村接壤,西与大坝沟村相连,北与甘溪村交界,属二高山,辖区8个村民小组,330户,1216人,劳动力508人。国土面积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6亩,林地面积16346亩,2015年全村种植茶叶446亩,外出务工人员359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205人。
2017年,宣恩县城市管理局为确保决战500天,如期完成全县2018年脱贫摘帽任务,按照真脱贫,硬脱贫,脱硬贫,“扶上马送一程”的总要求,该局采取频繁发力,领导出动、队长带动、干部主动、群众联动等“四轮驱动”的战略模式,举全局之力,以精准扶贫、党建等工作为中心,制度帮扶措施,采取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措施,成立由城管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机关副局长任驻村总队长,从全局系统各机关股室抽出19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扎实,懂得农业技术精的兵强将城管工作人员深入芭蕉坨村、咸池沟两个村对建档立卡的200余户贫困户实行高标准,严要求,交硬账,硬交账,量化考核,一对一的结对帮扶管理,确保年终目标兑现交硬账。该村4组低保贫困户黎忠典,因夫妻双方都是重度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女儿在四川重庆职中读书,因家庭贫困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女儿的学费、生活费都是靠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资助,一家3口人的生活全靠生态补偿和社会兜底保障,家庭日子过得很艰难,新上任的县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熊龙享得知这个贫困户的情况后,主动接过这个沉重的担子,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黎忠典家“攀穷亲”,拉家常,详细了解他家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残疾人黎忠典有一定文化基础,热爱科技,懂得泥瓦工技术和以前在武汉学习过无线修理技术的特长,为他家配送电脑,送来科技资料,动员修建鱼塘,开展家庭水产养殖,协调水利等相关部门为他家鱼塘枯水季节缺水解决引水管子难题,通过帮扶人员的热心、耐心帮扶引导,坚定了黎忠典的励志发展家庭产业信心,激活了自身无线电修理、泥瓦工手艺等技术,使他家有了稳定家庭收入来源乐呵呵的过上了好日子。
截至目前,县城管局通过采取“频繁发力”的奋战模式,已出动入户帮扶工作人员218人(次),协调水利、交通、电力等相关部门为该村8个组新增更换低压变压器6台,提前完成农网改造任务,解决过去群众电压低生活用电、加工用电等难题,新修枯水季节人畜饮水大小水池5口,完成通村、通组、通户公路率达100%,村组公路硬化率达80%,通过退耕还林新增茶叶产业面积200余亩,实现全村主导茶叶产业面积超1000亩的任务目标,新安置异迁新居贫困户25户,其它脱贫目标任务正在按照统一要求紧锣密鼓有序的开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