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加紧连通自来水“最后一公里”
5年内实现“全域供水”
我市加紧连通自来水“最后一公里”
家住汉江边,却喝不到汉江水,这样的尴尬处境即将成为历史。我市正积极破解城乡供水格局,计划到2020年逐步实现“全域供水”,让全市人民喝上干净的汉江水。
近日,市第二水厂改造工程现场,工人们顶着烈日更换反应池沉淀池钢架顶棚。市自来水公司副经理翁杰兵介绍,整个改造工程预计完工后,日供水量将由现在的3万吨提升至5万吨,所辖区域供水质量将大为改善。
二水厂是我市改造的两座水厂中的一座,总投资300多万元。按照“全域供水”总规安排,我市拟新建新一水厂、四水厂等3座水厂,改造二水厂、三水厂等2座水厂,新建乡镇加压泵站9座,延伸供水管网至各乡镇构成环状管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同时,逐步取缔现有乡镇小水厂,节约地下水资源和电力资源。
目前,新一水厂、第四水厂已完成征地工作,将于8月初相继开工。其中,位于毛嘴镇的第四水厂建成后,可解决西部8个镇、场供水问题。
我市城区自来水源水全部取自汉江,现有第二水厂和第三水厂两座水厂,日供水量共计18万吨。近几年,在满足城区45万人口供水需求的同时,供水半径逐步向周边镇村扩大,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在加快实现同饮“一碗水”的梦想。眼下,包括胡场、三伏潭、张沟、彭场等在内的6个乡镇1个管委会率先吃上汉江水。
在排湖渔场雷台分场经营农家乐的肖灯姣欣喜地说:“用襄河水做饭香、卖相好,店里生意好了一大截。”去年7月18日,一条20千米长的供水专线从城区延伸至排湖风景区,1万余居民告别地下水。
相比较而言,大部分偏远乡镇和村庄用水仍来自镇、村水厂,水源取自地下水、东荆河水等。“这些水厂因处理工艺较落后,加之供水时间受限制,供水质量和供水安全均得不到保证”。翁杰兵说,这些地方将通过建新水厂、加压站实现全域供水。
根据相关测算,完成“全域供水”相应目标任务,政府要投入约11亿元。资金需求巨大,钱从哪里来?市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拟采取“3p”(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融资,通过市场机制将投入与产出有机联系起来,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缓解财政压力。
“到2020年,城乡安全饮水人口将达165万人,基本实现全域供水。”市城投公司总经理陈长生表示。(李玉湘、徐红红、邓一凡、夏文华)
来源:仙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