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催生洁净乡村
12种保洁模式 每村补助10万元 实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催生洁净乡村
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3年来,通过不断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垃圾治理设施体系建设进展加快,作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三化”处理能力显著增强,资金保障政策日趋完善,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全市各地根据资源条件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社会捐助保洁、市场化外包、受益者承担卫生保洁费、保洁评比奖优罚劣等12种保洁模式,做到环保为先、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不加重村集体和群众负担,较好地解决了谁来做事的问题。如长港镇峒山村分级负责运作、鄂城新区月陂村理事会主导、燕矶镇嵩山村老板出资保洁、杜山镇路口村群众义务保洁、华容镇“以量定费”,梁子湖区成立3家保洁公司,实现保洁工作市场化等等。目前,全市356个村(社区)组建保洁队伍,4304个自然湾安排专职保洁员。全市共成立281个村民理事会,协助村级组织抓好垃圾治理工作。
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对每个行政村补助10万元,对每个乡镇补助20万元,保障垃圾清运转运工作正常开展。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奖励,采取明查、暗访、城管例常检查及数字化监控“四位一体”的考核办法,实行“3331”百分制考核。市里一季一检查、一季一通报,综合考评成绩前9名的,分别予以4—6万元奖励,3年兑现考核奖补资金600万元。全市一次性投入资金6000万元,为每个自然湾配置1辆板车、建设1座垃圾房,为每个村配置小型垃圾收集车,为每个乡镇配置1台洒水车、建设1座压缩垃圾中转站,为每个区配套大吨位的二级转运车,建立起“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并在全省率先搭建全市统一的数字环卫调度中心。
同时,在垃圾处理上,实行“政企协作、区域合作”,引进华新水泥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水泥旋窑垃圾预处理厂,将主城区、鄂城区、华容区、葛店开发区的生活垃圾集中进行预处理,再由黄石华翔水泥厂综合利用。主动与黄石市对接,将梁子湖区和花湖开发区生活垃圾就近运送至黄石黄金山垃圾焚烧厂进行发电。目前,我市农村垃圾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孙群慧)
来源:鄂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