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着力推进“门前三包”夯实城市创建基础
本网讯 “门前三包”是城市创建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城市形象品位的最基础性工作。当前,随着黄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群众对城市公共环境要求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门前三包”管理,营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是当前摆在城市管理者和全市市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城市是我家,管好城市为大家”。近年来,该市制定《“门前三包”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门前三包”日常机构,明确区域责任人,建立“门前三包”目标日常管理检查和考核制度。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上门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等办法,加强对各临街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和个体业主的宣传教育,督促各单位自觉履行“门前三包”责任,搞好自己的“自留地”,实现门前洁化、绿化、美化。组织督检人员,进行“门前三包”工作劝导,劝导和制止各临街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和个体业主延伸占道、乱排、乱堆、乱放、擅自损坏城市基础设施等不文明行为。加大对“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曝光”力度,定期对“门前三包”工作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但是,当前“门前三包”仍存在“病灶”急待解决。一是少数门店单位意识不强。少数门店单位对“门前三包”的认识还不足,自我管理意识不强,超门面经营、违章占道经营,往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倾倒污水和垃圾现象仍时有发生,对过往行人在门店单位门前乱扔垃圾视而不见,有的甚至将自己店内的垃圾往店外一扫了之。二是部分市民环卫意识尚待提高,一些市民车窗抛物、随手制脏,随意扔垃圾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三是一些产权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落实“门前三包”工作人员,单位日常管理人员责任不到位,一些产权单位以多种逃避责任,“门前三包”制度不落实。四是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工作流于形式,“门前三包”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成员单位缺乏信息沟通、配合不够。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在抓源头、抓机制、抓监管等方面下功夫。
抓源头。就是要强化宣传教育,要采用“一封信、一项活动、一次培训”等方式,加强对门店及其从业人员的教育。开展“门前三包”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加强对城乡居民的宣传教育。完善“门前三包”管理办法,进一步补充细化条款,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责任,以及各业主产权单位职责,形成“门前三包”工作大合唱。
抓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提高“门前三包”覆盖率。全面落实街道门店责任书的签订。将“门前三包”工作延伸到小街小巷。完善环卫设施。按照“一店一桶、一桶一袋”的要求,督促各门店配备好垃圾桶等保洁设施。建立联动机制,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对“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曝光”力度,严格奖优罚劣,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店面和业主产权单位,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抓监管。畅通市民的投诉渠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定期联合开展执法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对临街各单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情况进行评议,督促各产权单位“门前三包”工作落实到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