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放1月假搞节能减排实在太荒唐
“原来假期只有40多天,今年寒假要放两个多月。”有消息说,今年兰州商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等高校要放70多天寒假。昨日,部分高校称,这是为了节能减排而采取的措施,并不影响教学任务。(据10月30日西部商报)
兰州这些高校大约是受到天水师院的启发才制订这一措施的。据2008年3月18日西部商报报道,上一个取暖季节天水师范学院采取一周上6天课的办法,寒假多放1个月,仅取暖一项就少1个月开支。尽管此举引起众多师生的质疑,但兰州部分高校听说天水师院的新办法后,专门到天水进行交流经验。
各大高校节能减排的姿态非常积极,通过延长寒假让学校节省暖气费,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良好举措。但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无非是减少了些暖气费的支出,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建设节约型校园,那是得不偿失的。
首先,学校此举减排侵犯师生的休息权,扰乱了师生基本的生活秩序。对教师来说,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都规定一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一周休息两天是法定权利,属于基本人权,学校不得随意改变。虽然学校用假期进行了弥补,但一周只休息一天,打扰了原先的生活秩序,让上万师生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原本平时可以做的事都做不成了,比如走亲,访友,游山玩水,享受人生,至少,少了一天,人的感觉就会变了。难道人的感觉不应得到尊重吗?因此,为节能减排就改变人的生活方是不是值得的。
其次,学生来到学校是为求得真知,而真知并不局限于教室和课本中,而在于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里,比如去图书馆看书,参加体育运动,与三五同学效外游玩,参加周末的各类讲座,和朋友在闲谈中领悟人生真谛。而学校如此安排作息时间,无疑将学校生活简化成上课这一个程序,忘记了校园生活本身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方式,甚至学校里的恋情也是必要的,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而这些,无不需要闲暇时光来支撑。学校的节能减排必然将这些美好的时刻一刀切去,只留下课堂上读书的时光和急匆匆的生活,这是很残忍的。学校为了节能减排而将18周的课时缩短为15周,也可能影响到学生消化学习内容。
再次,算一个小账,学校节能减排省下十多万元暖气费,其中有部分是学生通过学费里交付的,如今省下了,是不是该退还给学生?学生少住一个月宿舍,少用一个月教室、图收馆、体育等设施,省下来的钱是不是都该退还给学生呢?学校搞节能减排,但省下来的钱必须该归谁就归谁,要事先进行科学的论证,而不能省下来全归学校。
学校搞节能减排是好事,但如此节能减排,必然侵犯广大师生的各项权利,而牺牲人的基本人权来搞节能减排,实在荒唐透顶,从中体现出学校领导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偏差,以及对形象工程的爱好。人类一切活动都是为促进人本身更好的生活,如果一项举措牺牲了大家正常的生活秩序,牺牲了大家美好的生活,那么这种做法就是见物不见人,是不尊重人的正常权利的体现。退一步讲,即使要做此事,也应当征得全体师生的同意,大学是师生共有的大学,而不是校领导的大学,对于牵涉这么多人权利的事,理应征得大家的同意,而不能校领导一拍脑袋一碰头就可以决定。(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