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危房改造工程惠及困难人口近万人
本网讯 通讯员伍长林报道:11月18日,笔者在竹山县宝丰镇垭子街村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看到,铲车、搅拌机等机械机声隆隆,大小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和沙砌墙,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32栋危房改造新楼正在有序的建造中。
农村危房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省、市、县委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该县县政府承诺为民的“十件实事”之一。今年以来,该县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制订了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范围、改造方式、资金来源、补助标准及审批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建立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公示、乡审核、县批准“五步”程序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为合理利用闲置土地,确保建房选址科学,在建房选址上坚持“七不准”,即不准乱占耕地建房,不准占河建房,不准占沟建房,不准切坡建房,不准毁林建房,不准超面积建房,不准在地质结构复杂、容易滑坡和水毁的地带建房,新建住房一律为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在质量安全监管和技术服务上,实行县乡联动,该县住建局组建危房改造专班,分赴乡镇监管指导。在资金筹措和管理上,采取“上级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政策整合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地整合交通、水务、发改、民政、农业、计生等有关部门资金投入危房改造。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力量,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亲帮亲、邻帮邻,开展社会互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年来,该县共计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3000余万元投入危房改造,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安全顺利推进。
同时,为了使改造后的住房质量更有保障,设施更加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宜居,在危房改造工作中,该县将农村危房改造与“竹房城镇带”、“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相结合,与自然灾害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电站移民迁建相结合,与新农村村庄整治相结合。宝丰、麻家渡、潘口、溢水、深河、官渡、楼台等乡镇,把居住在交通闭塞、缺水缺电的危房户搬迁到集镇上和社区上,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引导农民向乡镇集镇、中心村、社区集中建房。这样既能彻底解决了农村群众住房难、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就医难、上学难的“七难”问题,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今年以来,该县按照“庸派”建筑风格连片改造安置点18个,安置困难户678户,共计2385人。
据悉,该县2013年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60户,争取补助资金1620万元,截至目前,已竣工1486户,占全年危房改造计划的69%,其余674户正在加紧建设中,力争在12月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该工程全部竣工后,将惠及困难人口近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