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全市拆违正有序推进
27日,阳光正好,记者在青山湖边看到,1号附湖横堤上的钢架结构违建已被完全拆除,现场只剩下断垣残壁。
据悉,今年1到3月全市管控点353处,控违面积39146.75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03处,拆违面积22968.51平方米。
拆违工作力度空前
据黄石港区城管局局长熊明介绍,2013年下半年,当事人张某擅自将青山湖1号附湖横堤上原水利清淤工程遗留的临时办公用房拆改扩建为两层钢结构房屋,用于经营餐饮业。2015年1月,规划部门认定其为违章建筑。本月21日,城管部门依法对其实施拆除。经过连续11小时的作业,这座面积达468平方米的“铁甲”违建房被全部拆除。
有行动的不止是黄石港区。17日,开发区城管部门对金山街办3户共计18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强制拆除;23日,下陆城管部门对磁湖山庄600平方米的历史违建进行了强拆……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与各城区签订2015年违法建筑管控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城区积极利用“执法进社区”活动,明确管理范围和管理责任,保证每个社区、街道都有违法建筑管控队员。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奖惩制度,提高队员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办法的实施,一季度我市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长”。
拆违成本高难度大
尽管我市拆违力度不断加大,但黄石数字城管中心主任罗启建坦言,工矿城市的性质决定了我市历史违建量大面广。“近几年来,我市虽然在城管执法、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市政道路等建设过程中每年拆除了10万多平方米违法建筑,但违法建筑仍在少数地方有‘抬头回潮’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120万平方米历史违法建筑,特别是在中窑湾、王家湾、胡家湾等沿山、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均是历史违建的集中区。工业园区、招商项目、重点市政工程、旧城改造等部位,更成为了违法建筑的“重灾区”。“违建成本低,拆违成本高,这使我们工作难度加大。”熊明说。
熊明举例说,2010年,该区城管部门接到市民举报,顺佳四季花城有业主在楼顶搭建私房,可是相关当事人并不配合拆违。在协商无果后,城管部门只能在外墙搭建脚手架,并徒手运送柴油发电机等设备上楼进行拆违工作,但后来一计算,这次拆违费用竟达到了8万多元!
“市民法律意识薄弱、拆违执法阻力大、部门职责划分不明、拆违资金不足等都是难题。”罗启建说。
管控责任分解到网格
为了进一步解决拆违管控的问题,市城管局对大冶湖周边、工业园区、招商项目、重点市政工程、旧城改造四类重点区域实施了重点监控;突出对大冶湖、黄金山新区、河西工业园、黄荆山森林公园、花湖及城际铁路沿线、李家坊、大码头、青山湾、楠竹林、新闸、太子湾等12处区域加强违建巡查管控。另一方面,将全市划分为127个网格,每个社区进驻一名城管执法队员,会同街道、社区做好违法建筑的巡查、控制工作。
“对于违法建筑,一定要做到新账一律不欠,老账逐步拆除。”市城管局局长黄学杰说,对新违法建筑实行“关口”前移,严密防控,坚决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拆除。对历史形成的违法建筑,将制定拆除计划,依托城市建设、旧城改造、重点项目实施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拆除。市城管局还将邀请公众加大对违建的监督,并追踪热点违建案件,曝光重点违建内幕,极大震慑违建行为。(廖巍巍)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