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黄石正文

“住房保障”的黄石探索

2014-04-17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春光明媚,团城山金广厦高楼林立,小区绿树掩映。居民程金超幸福地享受着这一切。
  
    程金超原来住在西塞山区十三排棚户区,潮湿、阴暗,拥堵。如今,一家人告别蜗居,住进敞亮的新家。这幸福,得益于黄石住房保障“五个一”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成功“试水”公租房
  
  黄石,襟江怀湖,依矿而立。
  
    企业多、工人多,这个全国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城市住房原来一直由国家包建包修,居民住的“福利房”。

  然而,随着一大批国有企业破产改制,“国有公房”管理问题显现,城市棚户区改造困难重重,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尽如人意,城市新生代住房需要量增大。

  住房,民生之要;安居,朴素之求。2009年10月,黄石被列为全国唯一的“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建立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城市。次年7月,又被国家开发银行批准为开发性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试点,意味改革探索,意味先行先试。

  听取群众呼声,借鉴新加坡经验、学习香港的做法,整理专家建议,聆听学者意见……

  于是,黄石率先拓展了“公租房”的概念。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国有直管公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公房等保障性住房统一归并为公租房。

  从理念到实践,黄石建立了高位协调机制、部门工作机制、开发信息系统,以及“三驾马车”的运作机制。即房管部门制定政策、规划,住房保障部门负责保障业务受理、审核,黄石市众邦城市住房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房源筹建、管理等。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破解了保障房建设政府负担过重、分配管理不公、市场活力不足、操作性不强和调控作用不大等难题。此举,后被媒体解读为“黄石模式”。
  
    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多元参与、解决房源……试点以来,黄石共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房源56127套(户),其中公租房31102套,棚户区改造25025套(户),7万多人的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黄石“创造”正发力
  
  探索不停息,创新无止境。
  
    从政策到机制、从平台到管理,黄石又探索出“五个一”住房保障体系。

  市政协副主席、市房管局局长刘昌猛解释:“五个一”就是“一个产品归并、一个口子保障、一个平台汇集、一个杠杆调节、一个系统管理”。

  以“一个口子保障”为例。以前的廉租房或经适房的主要申请对象是低收入群体,如今,在确保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前提下,外来工、新就业等保障群体也被纳入其中,并实行实物配租。

  接着,将承租群体分成低保户、低收入户、残障户、外来户和有需求无意愿户等五种类型,分别给予30-90的补贴,或者无补贴。市房管局副局长吴金文说:“为所有不同保障对象‘量身定做’、‘明码实价’地进行补贴,体现了公租房配置的公平公正性。”

  然而,目前黄石有3万余套公租房正在出租,运行过程中的补贴费用从何而来?

  答案是黄石众邦城市住房投资有限公司——这个由政府出资1.35亿元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充当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投融资的专业平台作用,通过打包全市所有保障性住房,向金融机构争取长期、低息贷款,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政府贴不起、百姓买不起”的难题。

  正如刘昌猛所说,我市的公租房制度打通由“租”到“有”的产权通道:公租房建设初期,主要是“以租为主、先租后售”;到中后期,则是“可租可售、租售并举”。既稳定了公租房建设资金来源,又有效解决政策性住房退出难的问题。

  如今,“收得来”、“建得起”、“管得好”成为黄石住房保障制度的闪亮特色。“政府主导专业平台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机制正在形成,黄石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将有望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民生“答卷”暖人心
  
  张隆华今年66岁,这位在西塞山区十三排低矮平房里生活数几十年的老人,终于在去年年底搬进了漂亮的金广厦小区。

  原来张隆华在十三排的平房面积只有58平方米,而在金广厦小区,她住上一套72平方米的两居室。“多出来的面积产权归政府,使用权归我”,“共有产权”让老人晚年体验到了生活的幸福和希望。

  随着一片片棚户区改造建设,一幢幢公租房拔地而起,一批批城市家庭喜迁新居。短短5年的试点时间里,黄石“五个一”住房保障体系,不仅走出了一条针对住房困难人群的“房改”之路,还让数万户普通城市居民享受了政策红利。

  作为国家“双试点”城市,黄石的探索实践,破解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难题,搞活了建设运营机制,加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转变了住房消费理念,形成了“资金放大、创新推动、保障托底、城建叠加”的“四大效应”——
  
    凭借优质的资产和资源,众邦城市住房投资有限公司有效地吸纳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社会力量的资本参与,成功争取了国家住房保障资金的打捆使用;

  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设计上,通过构建涵盖进入与退出、建设与管理、筹资与还贷、全面覆盖与分类补贴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符合国家政策取向,体现地方特色,得到群众认可;

  坚持公益性基本取向,在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有住房需求群体的全覆盖,加大了保障力度;

  通过公租房建设运营,统筹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新区拆迁还建,实现了城市房屋征收工作的规范运作、有序推进,呈现一份温暖幸福的黄石“民生答卷”!

  正因黄石的积极探索,4月1日,住建部召集部分城市在北京召开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座谈会,明确将黄石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淮安等6个城市列为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梁坚义、杜鹏、廖巍巍)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