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市城管局学习考察武汉、咸宁城管工作

2013-06-14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胡凯报道:如何在属地管理体制下对城市实施高水平管理,塑造“洁绿亮美静畅”的城市面貌,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提供一流的环境支撑?带着上述问题,近期,市城管局学习考察了武汉、咸宁城市管理工作。通过考察,深刻感受到两地城市面貌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奋起直追、后发赶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两地工作特点】

  一是综合管理实现常态。现在全省各地都在推行城市综合管理,但如何落实,确是困扰各地城管部门的难题,武汉、咸宁多措并举,实现了城市综合管理实质运转。一要用“法”保障。武汉市相继出台了《城市综合管理条例》、《提升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规、规范性文件,明确细化了城市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法律来源、组织架构,责任主体、运行机制,实现了“大城管”的法制化。二要靠制度落实。武汉建立了目标管理制度,市长每年与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签订责任书,市城管委每年以1号文件向责任单位派遣城市管理工作;咸宁建立了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相关制度,每年召开“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调度会”,确定了市级领导巡街和部门牵头管街实施方案,每季度组织市直机关干部开展义务清扫保洁,实现城市综合管理由“虚”向“实”、从“随机”到“固定”的转变。三要用服务推动。武汉实行属地管理后,市级城管部门积极为区级城管部门工作争取政策、资金、编制;对各区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建设,市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对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给予相关政治待遇。去年,将江岸区城管局局长提拔为市城管局副局长。

  二是作业管理规范精细。一要出台标准。武汉市出台《城市综合管理手册》,明确市政养护、环卫作业、园林绿化、市容管理的标准。咸宁规定门店经营不能超出门框,变不准“出店经营”为不准“出门经营”,有效解决了以往城市管理中尺度不一,“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问题。二要制定规划。武汉、咸宁制订了市政、环卫、园林等行业专项规划,远期干什么,每年做什么,最终达到什么要求都进行了细化明确,远近结合,条块互动,避免了作业管理“走一步算一步”。三要细化工序。武汉编制《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规程》等文件,规定道路清扫保洁“先立面、后平面,先空中、后路面”和“洗、扫、冲、收”的程序,又如规定道路维护按照“发现—受理—处置—办理施工行政许可手续—设置施工围挡—组织施工—验收清场”的程序进行,等等。

  三是环境整治严管重罚。以治理建筑渣土运输为例,武汉、咸宁均对建筑渣土运输公司实行统一管理,主要是“统一车辆牌照、统一车身颜色、统一加装密封盖板、统一作业时间、统一运行路线”,在建筑工地按照摄像头,为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了精确定位,过程监控。同时,武汉向大型工地长期派驻1至2名执法队员,监管车辆冲洗装置是否设置,出入口路面是否硬化,监督车辆是否冲洗后上路,对违法违规当事人实行重罚。去年,咸宁对51家违法施工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33.1万元。

  四是指挥调度便捷快速。武汉市投入3000万元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指挥系统,在各区组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对城区实行“两级监督、两级指挥”;通过无线呼叫、视频会议、视频监控、专业管理、车载指挥等系统,直接指挥调度街面上的每台作业管理车辆、每名网格管理员。

  五是工作保障投入有力。一要财政投入大。武汉市投入2000亿元开展“城管革命”,投入2.5亿元,综合改造社会小区;投入8000万元进行楼顶环境综合整治;采取“政府拿钱,统一运作”方式,对主要道路沿街门店招牌进行更新和规范。咸宁将城管工作经费由1158.9万元提高到1348.9万元,增幅达16.4%;参照公安标准,城管局机关公用经费由7000元上调到1.3万元;城管执法队员人员经费由5000元上调到7000元,协管员打包经费由2.5万元增加到3万元,拆违经费由6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并单列专项整治经费1380万元,两地城市管理可以说是“不差钱”。二要公安保障强。武汉市公安局在市城管局成立行政执法大队,常驻公安民警10余人,各区公安分局在区城管执法分局设置治安科,派驻公安民警2人。咸宁市公安局向城管局派驻10名民警(含6名交通警察、4名治安警察),公用经费由市公安局直接划转到市城管局,不足部分由市城管局补助。

  六是考核奖惩客观严格。一要内容全覆盖。武汉市将空气质量、交通管理、公共秩序等纳入其中,共分16个大项、19个子项。同时,两地除有总体考核办法外,还配套了制定了行业考核子办法。如武汉制订了《环境卫生作业考核办法》、《广告招牌考核办法》;咸宁出台了违法建设考核方案,做到了统分结合。二要增强客观性。武汉市每年投入500万元,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天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巡查上报和处置核实,实行“背靠背”考核。设定考核难易系数,提高了考核公信力,解决了以往存在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弊端,让考核对象口服心更服。三要奖惩动真格。武汉市考核结果通报实行“八笔会签”制,即:起草人、市城管局督察处、市城管局分管领导、市城管局主要领导、市文明办主要领导、分管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分管副书记。设置了5000万元的考核资金,对工作成效实施经济奖惩。去年,奖励总额达4870万元,处罚960万元。咸宁则前3名的镇(办)给予30万元的重奖,排名末位的实施“一票否决”。去年取消了马桥镇2012年度目标考核评先资格,镇长进行了诫勉谈话。

  【宜昌对策措施】

  强化行业发展研究 做好工作顶层设计
  
  认识决定意识,高度决定深度,思路决定出路。要牢固树立“先战略后战术、先整体后局部、先长远后当前、先全国后本地”的工作理念,加强行业发展的全局性、通盘性的顶层研究,切实做到“谋定而后动”。

  一要抓好规划布局。按照“统分结合”原则,围绕城管工作“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研究今后五年城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对长效机制建设、城市环境治理、队伍规范管理进行整体布局。建立健全城管与规划部门联系互动机制,依托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专业规划,指引行业发展,规范作业管养。

  二要制定标准规范。按照“借鉴外地、立足实际、适度超前”思路,完成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的管养标准、作业定额及操作规程编制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建立新的起草、申报、发布等规章制度,力争出台涉及数字城管、餐厨垃圾的规范性文件,确保完成“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市政府125号令”等规范性文件修改工作。

  三要加强信息收集。建立全市城管工作信息系统,做到情况互通、知识互学、经验互鉴。拓宽工作视野,建立与省内外管理先进城市联系机制,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通过实时动态更新、定期统计分析,抢占发展制高点,掌握工作主动权。

  转型升级管理方式 实施现代城市管理
  
  在城区城管体制改革基础上,乘势而上,深化推进,沿着“三条主线”推动管理方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升级:一是以实现格局“大城管”为主线的体制改革;二是以实现运行“大提速”为主线的机制改革;三是以实现工作“大落实”为主线的考核方式改革。

  一要实施综合管理。制定《城市综合管理办法》,编制《城市综合管理手册》,细化市城管委成员单位城市管理职能职责,建立市城管委定期会议制度,研究市直部门、关联企业城市管理工作考核方式。

  二要实现数字城管。按照《宜昌数字城管建设方案》规定,今年要完成项目二期建设,时间很紧迫,任务很艰巨。必须打破按部就班的传统做法,引入工程建设理念,推行二期建设“项目经理制”和“流水作业法”,确保数字城管主系统及扩展系统建成使用,确保《城市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出台实施,确保各区工作平台与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顺利对接,确保中心城区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

  三要严格考核奖惩。发布全市城管工作年度考核大纲,出台《宜昌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办法》,继续实行第三方考核,设立城市综合管理质量考核专项资金,建立市、县(市)区、镇(乡)三级检查考评和奖惩激励机制,对城管工作进行考评奖惩。

  刷新城区城市面貌 努力打造美丽宜昌
  
  坚持把提升城市形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治理等各个方面,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推动城市环境治理从治乱保秩序型向扮靓提形象型转变,让宜昌“洁绿亮美静畅”,达到《宜昌市城市容貌标准》各项规定。

  一要中心城区抓好城市整理。编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建筑渣土、违法建设、“门前三包”、广告招牌、停车管理、噪音治理、不文明行为等专项整治行动,规划和设置一批流动摊贩疏导点,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等环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力争再添2条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

  二要城市新区抓好谋篇布局。建立与新区建设推进办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信息和情况。建立城市管理重点项目储备库,抓好城市新区的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布点工作,预留建设用地。同时,强化防违控违工作。建立房屋影像数据库,完善与公安、工商、房管等部门联动机制,强力开展违建拆除行动,重点查处“层高、面大、连片”违章建筑,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

  三要城市外围抓好环境卫生。加强运河沿线、高速公路沿线、铁路沿线、城市出入通道、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清理卫生死角,拆除违法设置户外广告,统一门店招牌规格、材质、样式,增设果皮箱等垃圾容器,打造城市轮廓景观线。

  纵深推进城乡统筹 着力构建全域城管
  
  在提升县城城市管理水平同时,对乡镇和村城管工作给予更多关注、更多支持,投入更多时间、更多精力,让村庄有城市的面貌、村民享受市民的环境,实现城市管理全区域覆盖。

  一要健全组织机构。坚持“大城管”的体制改革方向,各县市要全部成立城管委。抓住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重大机遇,推动各乡镇组建和单设城市管理机构。积极探索村城市管理机构设置方式,力争人口多、面积大、实力强的村配备环卫专干,建立健全从市到村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

  二要强化环境治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乡镇和村的城市管理规划工作。实施县市容貌提质工程,重点对出入通道、公铁沿线、护坡堤岸的市容市貌进行治理,8个县市各创建1条市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体系,防止“进门现代化,出门脏乱差”。

  三要试点示范推动。有针对性选择2个县市开展城管工作城乡一体化试点,加强指导帮助,提供管理服务,努力建成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县市、示范乡村,带动县市城市管理工作发生新变化。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建立城乡城管工作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