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农村像城市一样有了“环卫工”
将“让农村像城市一样享有环卫公共服务”作为城乡一体化改革重要内容
编者按8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二版头条刊发了我市城乡一体化改革成果的稿件,报道了我市“让农村像城市一样享有环卫公共服务”,建立了覆盖全市乡村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有关内容。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居住在鄂州市最边远乡村余湾村的60岁的刘新桂,就像城里的环卫工人一样,清晨4点多起床打扫她负责的村组环境卫生,将收集的垃圾用板车运到村边的垃圾房,等待镇里来转运。刘新桂是鄂州市农村5000名“环卫保洁员”之一。这支队伍构成了鄂州从市下属的区到村组的农村环卫保洁网,让鄂州市农村像城市一样有了“环卫工”,农村垃圾有了专人清扫、收集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垃圾“城乡统筹”处理。
鄂州市是湖北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这个市所辖三个区有两个是农业区,近几年,村民绝大多数都住上了楼房,但垃圾围村现象严重。村民住在楼房里,生活在垃圾包围中。
鄂州将“让农村像城市一样享有环卫公共服务”作为城乡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建立了覆盖全市乡村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这套系统的工作模式是:“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
鄂州市环卫局副局长熊国志告诉记者,去年市政府投入6000万元,在农村平均每20户配置1个垃圾桶;每个村民小组配置1辆人力保洁车、1座垃圾房;每2个村配备1辆小型收集车;每个乡镇建设1个压缩中转站,配置1辆洒水车;每个区配套一至二台大型转运车。
熊国志给记者报了一串数字:全市农村建垃圾房4034个,配板车4034辆,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7个,聘用乡村环卫保洁员5000人。
为保证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系统能够有效运转,鄂州市政府建立了一套保障措施。
连日来,记者走进鄂州市好几个乡村,整洁的村容令人眼前一亮。长港镇峒山社区是2010年新建的农村社区,58户都是两两相连的二层楼房,放眼望去,俨然一个别墅小区,地面干净整洁。社区旁有一个可以处理60吨的垃圾压缩转运站和污水处理池,社区垃圾都可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后用于灌溉棉花。
村支书陈又胜告诉记者,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聘请了12个保洁员,市区两级政府下拨的经费保障了保洁员的工资和设备的维修。
刘新桂所在的梁子湖区东沟镇余湾村是个大村庄,500户人家聚居在一起,这里虽然是个老村庄,但家家户户门前干净、院落整洁。(周甲禄 喻珮)
来源:鄂州日报 责任编辑: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