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八一巷绿!净!美!
公园城市看咸宁城管系列报道三
八一巷绿!净!美!
本网讯 咸宁市八一巷紧挨温泉中心花坛片区中心地段,却一直以来拥有着“脏破旧”的建设面貌。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容,八一巷的环境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为了让八一巷旧貌换新颜,2018年以来,市政府将八一巷列入2018年全市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第一批综合改造试点工程,市城管执法委市政管理处在5月1个月时间里,依照公园化城市建设模式,对八一巷进行亮化、绿化、公园化改造。
旧街小区绿了
7月23日一早,家住八一巷的居民吴芬女士打开窗户,看见印入眼帘里满窗的新栽绿植,她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乱树丛变绿草坪,蚊子堆变小游园,家门口建得跟公园一样。叫我怎能不欢喜。”吴芬这种好心情已经延续了2个多月。
2个多月前,市城管执法委的工作人员一行人到她所居住的八一巷,对八一巷进行了改建,1个月后,八一巷换新颜,让来此参观的人眼前一亮,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们更是心里一阵暖。
居住军干所附近的居民周爹爹说,原来这个上坡处,就有一堵旧墙,不仅不好看,而且因无人整理,这里还变成了蚊子堆,经过的人都是一身包。现在被打造成了一个小游园,他们用绿植对旧墙进行美化,铺草坪,再用风景石进行美化,配上一套石椅。“现在一到傍晚,老邻居们就三五成群来这里聊天乘凉。”
据介绍,八一巷全长2100多米,常住居民有396户1320人,包括南昌社区、希望桥社区、军干所、潜山村、学校周边等区域,房屋、墙面都属于30年、40年以上的建设工程,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
南昌社区一工作人员介绍,原来的八一巷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八一巷一直存在“好”、“忧多”的现象。“好”是地理位置好,周边教育、医疗、商业配套齐全,生活十分便利;“忧多”是破损残旧围墙多、裸土空地多、路面破损多、污水淤泥多、环境脏乱多。她感叹道:“改造后的八一巷,一改旧日的“脏破旧”,变身‘绿净美’。”
街巷环境净了
走进八一巷,一排排重新扶正的绿植在园林工人的养护下神采奕奕,树下铺上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坪,马路对面的边坡上,绿景更是成片。记者看到,道路被重新刷黑,道路两边,绿植萦绕,幽静小路上,没有一处垃圾。
居民刘先生介绍,八一巷的道路未刷黑前,是一条车道的窄车道,时间久了,风雨冲刷,路两边的泥巴都到了车道上,下雨天路就变成了泥巴路,每次下雨出门,便要洗一次车。“现在重新刷黑后拓宽为两车道,路边还种了绿化带,将往日的泥巴都拦在道路外面,干净了不少。”
市城管执法委市政管理处维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改善八一巷老旧小区面貌,提升城市发展品质,让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市政部门投入40多万元,对八一巷进行综合改造。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拆除乱搭乱建,清理乱种乱堆;围墙提档升级,拆围透绿;实施裸土空地清理、护坡加固、补植树木;实施带泥路面升级;实施停车泊位施划,规范停车秩序。
4月,市城管执法委市政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们提前介入协调工作。5月,八一巷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仅用了一个月时间,所有改造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改造升级围墙2426平方,种植绿地2895平方,整平、硬化路面1326平方,刷黑路面612平方;施划停车泊位39个;清运垃圾杂物987立方。
宜居小巷美了
80多岁的居民刘婆婆说,她是潜山村村民,居住在八一巷已有60年了,从她嫁到这里开始,这里便一直都没有变过,以前这里树林疯长,有些地方的草丛比成人都高,无人管理的情况导致蚊虫鼠蚁随处可见。
经过一个月的改造后,刘婆婆现在出个门再回来,就感觉不像是回自己家。“建得像个公园一样,空气好,环境好。”她乐呵着说。
居民许爹爹在八一巷的路边种了一片小菜园,听说八一巷被列入了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第一批综合改造试点后,许爹爹迅速收拾了自家的小菜园,将菜园全权交给了城管执法委的执法队员们。“往日的小菜园没了,路拓宽了,看着大家更方便了,我也开心。”许爹爹说道。
建好容易管好难。建好后,街道由谁管理是个大问题。
市城管执法委市政管理处维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八一巷已有部分改造区域被划入城区管理范围内,窨井盖、路灯都已被录入城市管理网络,八一巷未被划入城区公园化管理范围的区域,则将继续由社区、军干所等单位进行维护、管理。
这里草木渴了谁来浇?道路脏了谁来扫?市城管执法委市政管理处维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区管理范围内的区域绿化已交由园林局、环卫局进行管理,道路卫生则交由环卫局下面的公司负责,治安由武警、一号桥派出所负责,其他区域管理问题已交由社区和周边单位进行维护。
除此之外,社区还准备组织了一批热心居民成立卫生监管小队,由居民们轮流对现有的小巷环境进行自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