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赤壁:倒房重建,如何建起安居工程

2016-08-30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昨日天气晴朗,赤壁市余家桥乡月星山村村民李冬梅正在自家新住宅工地忙活。

  上月持续暴雨中,李冬梅家3间土砖房全部倒塌。如今,一幢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已拔地而起。

  李冬梅说:“盖房前,政府提供了3种房型供我们参考。新房型布局合理,地基比原来高,采光也好,自己筹一部分,政府补助一部分,凑齐了盖房的钱,国庆节前就可以搬进新家了。”

  补助标准阳光化,特困人群“开小灶”

  今年“暴力梅”结束后,赤壁将摸清底数作为灾后重建首要工作。经过3轮全面核查统计并公示,核定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建或修缮倒损房455户,其中倒房重建91户、需不同程度修缮的有364户。

  该市民政部门介绍,按今年公布的《湖北省因灾倒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救助指导标准》,对倒房重建户的补助既要满足基本需求,又要量力而行。原则上家庭成员数为1-2人、3-4人、5人及以上的,住房补助面积分别控制在50平方米、70平方米、80平方米以内。同时,对救助对象按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困难程度分为三类,救助标准分别为每平方米500-800元、300-500元、300元以下。“例如两人家庭的五保户,属于一类对象,按50平方米面积补助,根据实际状况,补贴2.5万元至4万元。所有标准全部公开。”

  倒房重建,主要靠灾民自救、政府主导,但特困户如低保等家庭,收入微薄,即使补贴也很难建起新房,怎么办?该市民政局介绍,对这些特困人群“开小灶”,政府增加投入、控制住宅面积、加上村里帮扶,保障年底前全部有房可住。

  新建住房,避免低水平复制

  今年洪灾倒房中,很大一部分是基础较差、地势低洼的土砖房。

  坚持就地恢复与异地联建相结合原则,赤壁通过政府组织,国土、住建等部门上门服务,统一规划设计,向农民推荐的户型首选适用,兼顾美观;选址尽量有利于防灾避灾和发展生产、方便生活,充分考虑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当地对倒房重建实行救助卡制度,采取分期拨付、竣工结算,村务公开栏、乡镇政务公开栏中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房屋竣工后,该市民政、住建部门将会同乡镇政府对房屋验收,努力把重建房屋建成群众满意的安居工程。

  目前,该市大部分重建房屋已开工,预计在12月前重建房屋全部完工。(江萌、黄柱、童金健)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