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2008中国楼市谁领风骚?

2008-12-26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2008年,关于中国楼市的新闻很多,既有许多新闻事实,也有许多新闻人物。在这其中,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SOHO董事长潘石屹,我觉得是三个值得盘点的人物。


    王石,听话的“乖孩子”

    在中国的地产界,王石可谓是一个大哥大,在业内早负盛名。虽然在“捐款门”事件中,颇为狼狈,但总体看来,王石还是一个比较听话的“乖孩子”。

    王石之“乖”,首先在于他敢于认承认错误,且公开道歉。2007年年末,在央视《经济半小时》做节目访谈时,当谈及上市公司形象时,王石就公开承认“我们是有责任的”,并表示要“进行检讨,我做个检讨”。在2008年的“捐款门”事件中,深陷舆论漩涡的王石,更是痛定思痛,“我所说的那句话还是值得反思”、“在这里对广大网友表示歉意!”

    其次在于他敢于正视现实,承认楼市拐点来临,并率先降价。2007年中国房价上涨迅猛。不过在一片喧嚣之中,悄悄袭来的是一股彻骨的寒潮。正是基于楼市的这种暗流涌动,王石大胆提出了遭致业内强烈质疑的“拐点论”。这还不够,时隔不久万科开始身体力行,率先在全国降价促销。

    再次,配合中央楼市调控,做党和政府的好儿女。2008年,是中国楼市的调控之年。调控目标之一,就是让虚高的房价逐渐回落。在这方面,王石配合得较为默契,且公开表示,“我们感谢政府宏观调控!”另外,加大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是中央稳定发展房地产市场的举措之一。对此,王石的副手、万科副总裁肖莉说,公司将响应政策号召,非常愿意参与保障性住宅的开发。

    根据近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报告”显示,今年万科A(000002)又以其骄人的销售业绩和稳健的财务指标,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房地产业龙头。王石就是王石,万科就是万科,不服不行。

    任志强,楼市中的新闻人物

    盘点2008年中国楼市,任志强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人物。不过,与王石不同的是,任志强的成名似乎并非因其公司业绩,很大程度上倒是因为他的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观点。

  这几年,关于华远地产的新闻报道并不多,除了华远卖地和公司试图借壳上市之外,似乎没有太多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倒是任志强本人,始终成为媒体舆论关注的焦点。“凡有任志强处,皆有新闻”一点都不为过。这些年,无论是任志强发表的只言片语,还是撰写的博客文章,总能成为媒体报道甚至热炒的话题,而任志强本人似乎也总愿意迎合网民的猎奇心理,时不时抛出一些重磅炸弹。以下几条语录,就是经典的例证。

    “只为富人盖房”。 2004年12月12日,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任志强先生说,只为富人盖房,穷人就该买不起房。“如果我定位是一个商人,我就不应该考虑穷人。”

    “房地产就应该暴利论”。 在2005年举行的“2005首届中国地产品牌价值评估与品牌评选活动”论坛上,房产商任志强抛出一句“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语惊四座。

    “房价再涨10年”、“楼市无拐点”。2007年2月,任志强在做客某网站时,抛出他的新观点:中国房价或将再涨十年。12月24日,他又在博客上撰文,“梦想让楼市进入拐点、看楼市大跌的确实大有人在,但他们会失望的。”

    “银行比地产商先死”。2008年4月1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会对话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表示,现金问题不会让地产商死掉,“要死也是银行先死。”

    客观地说,任志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时期有其合理性,他的某些话语甚至有遭别人误读之嫌。但毋庸置疑的是,他的某些言论立场,无论是“只为富人盖房论”还是“房价再涨10年”,都刺痛了网民的心。以至于,无论任志强发表何种观点,对还是不对,都成为网民批评、调侃、嘲笑、怒斥的对象。而任志强本人,也不知不觉从一个地产商悄悄变成了一个富有娱乐色彩的新闻人物。

    任志强给中国房地产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给中国互联网贡献不少新鲜有趣的话题,中国互联网和中国楼市都因任志强而变得更加热闹和有趣。

    潘石屹,特立独行的商人

 与王石的低调、任志强的张扬不同,2008年的SOHO董事长潘石屹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的这种特立独行的个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变化莫测。面对王石提出的楼市拐点论,2007年底潘石屹在博客上发表文章,表示房地产不应出现很多“拐点”。 对于王石“三四年之内不要买房”的观点,2008年初,潘石屹认为楼市无拐点,大家应早点买房,“如果经济上能够承担得起,最好是早点买房。但时隔不久,尤其是“恒大地产IPO被叫停”后,潘石屹态度顿时发生逆转,声称中国的房产企业在未来的一百天之内需要调整,即赫赫有名的“百日剧变论”。

    其二,逆势而行,买地、涨价。2008年是潘石屹较为风光的一年,就在大批开发商为手中土地焦急担忧之际,潘石屹却屡屡出手,购买多处黄金地段的地块。潘石屹还放言,未来准备再投百亿元资金入市,“我将竭尽全力抄底!”。此外,8月底在全国多个城市楼市“跌声”一片的大背景下,潘石屹又高调宣布,从9月1日开始,所有SOHO系列产品上调销售价格5%。如此大胆,逆势而为,真是不知该夸还是该骂?

    不同的地产商有不同的经营战略,不同的公司又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2008年,潘石屹的确占据资金、土地等优势,自然敢于独树一帜买地、抄底。但合理也罢,炒作也罢,2008年的潘石屹,多少还是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而这也许就是他“百日剧变论”被人冠之为“阴谋论”的原因之一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2008中国楼市人物,也让人心生如此感叹。在这轮楼市调控及格局变动之中,究竟谁是真正的赢家,谁是楼市风流人物,网民或许会作出理性的回答。

    作为开发商,在商言商,维护企业利润固然不错,但关键要有大局意识,能辨清形势,正确把握楼市未来发展趋势,并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思路,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如此,方能在调控之中占据先机,在市场急遽变动之时掌握主动。日前,国务院下发文件称,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房销售。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那些向来心如磐石的开发商,对此会心动否?(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