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鄂州正文

鄂州:着力构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

2015-04-16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着力构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
———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之住建篇

  自省住建厅与我市签订支持鄂州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以来,全市住建系统抢抓城乡一体化试点机遇,按照“全域鄂州、统筹发展”的理念,自加压力,先行先试,不断加快以城带乡、城乡统筹、设施一体、均衡服务、创新管理步伐,住建系统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市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园林绿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八大新区朝气蓬勃,一批重点镇获得国家命名,一批宜居村庄被省政府命名,城镇化率达。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符合鄂州市情的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的路子,带动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下一步,全市住建系统将着眼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探索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着力完善城乡一体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系统运营维护管理,高标准推进特色镇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加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应用力度,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在全省试点示范作出住建部门应有的贡献。全域规划引领绘就城乡发展蓝图

  近年来,我市坚持“全域鄂州”的规划理念,着眼全域1596平方公里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定位,按照经济流向和发展潜力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在省住建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加快鄂州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年获省政府批准。不断加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先后完成了全域污水处理绿地系统、绿线控制、城市排水(防涝)、城乡燃气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加大乡镇总规修编工作指导支持力度,省住建厅专门拨付120万元用于我市乡镇总规修编的“以奖代补”,极大地调动了各乡镇总规修编的积极性,全市域20个乡镇总规全部修编完成,控制性详规覆盖面达70%,32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已完成过半。各沿江滨湖新区进一步加大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力度,完成了总规修编工作,新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60%。全市域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的覆盖广度、深度和整体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完善城市功能支撑“”组群一体发展

  对于鄂州而言,城乡一体化发展,主城区是龙头。为此,我市突出了主城区引领作用,重点强化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配套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自我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以来,平均每年投入资金10亿元以上,新建了鄂州大道(南北中轴线)、鄂东大道、吴都大道、葛山大道改扩建等50余条市政道路和地下管网,实施城中湖洋澜湖综合治理,打造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一期、二期、三期等景观工程,主城区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市中心区、城西新区、城东新区“一体两翼”已初具规模。各新区抢抓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快新区开放开发步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八大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按照30%的增幅不断加大投入,到2014年完成投资达94亿元,实际开发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花湖开发区、梧桐湖新区、红莲湖新区框架格局基本形成,新区正在主城区和村镇之间悄然崛起,已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14年,全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0亿元,为城乡一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正在兴建的长60.6公里吴楚大道东接黄石市黄石大道,西接武汉雄楚大道,将葛店开发区、花湖开发区、三江港新区等六大新区一线串珠,必将成为推动我市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提升城市品质开创园林绿化新时代

  随着鄂州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园林绿化建设成为演绎鄂州古城与现代都市之间的“最美结合点”。近年来,我市以“五城同创”为抓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快速提高城市绿量,美化人居环境,塑造了众多的山水园林生态景观,城市品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近两年来,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更加注重三个“大幅提升”,即投资额度大幅提升、绿地总规模和人均指标大幅提升、建设生态品位大幅提升,三个“突出建设”即突出生态湿地、公园绿地、庭院绿化、道路绿化“点线面”系统性建设,突出新区道路的宽幅绿带建设,突出主城区“三山一湖一带”(西山、葛山、莲花山、洋澜湖、滨江风光带)建设,充分利用“黄金水岸”、“湖光山色”等自然条件,把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和现代气息完美整合,大力实施了环湖休闲景观带和沿江三国吴都风光带一、二、三期,以及桔园公园、火车站广场、西山公园等一批高质量的生态景观工程,并同步建设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园林绿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园林规划设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吴楚大道绿化、第八届中国(济南)园博会、第九届中国(北京)园博会“鄂州园”规划设计和实体景观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深受市民群众、园林专家等广泛好评。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资金11.03亿元,城市绿地面积新增300公顷,每年新增1至2个公园。主城区城市绿地率由34.27%提高到37.53%,绿化覆盖率由40.21%提高到42.87%,人均公园绿地由10.41平方米增长到10.72平方米,园林绿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绿地面积快速增加,精品景观不断涌现。

  各新区高度重视园区绿化建设,2014年葛店开发区完成投资2亿元,新增绿地26万平米,首次超过主城区;梧桐湖新区完成投资达8800万元;新城园林绿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去年,我市又朝着更高的目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座襟江抱湖枕名山的昔日帝都,必将变得更加赏心悦目、光彩照人。做优特色镇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试点以来,省住建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镇建设,省厅每年支持我市1000多万元用于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区镇三级每年筹资6000万元,作为重点镇、特色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每年拉动地方投资1.5亿元以上,累计完成特色镇及集镇建设投资超过10亿元,重点支持特色镇及其他集镇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目前,集镇功能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集聚功能初显。燕矶镇、汀祖镇、太和镇入选全国重点镇,燕矶镇、沼山镇先后荣获全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奖;梁子镇被评为“十大荆楚最美乡镇”,已形成了以燕矶镇金刚石刀具、长港镇、太和镇、蒲团镇生态农业、梁子镇旅游休闲、汀祖镇矿产冶金、碧石渡镇建筑建材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部分特色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依托特色产业带动,各特色镇正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吸引了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小城镇安家落户,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城乡一体化试点以来,我市以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农村整治创建工作为切入点,加快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通过“厅市共建”合作,整合多个部门向上争取的项目资金近10亿元,实施了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环境连片整治、电网改造、国土整理、扶贫开发、沼气工程等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市住建委指导各区、乡镇,加大美丽宜居村庄的创建力度,精心编制村庄规划,争取省住建厅资金支持1000多万元实施“以奖代补”,支持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硬化村内道路、安装路灯、建设文体活动设施和绿化小游园等,改造农村危房600多户,建设多处地震安全农居示范点,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设施条件。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的民主参与管理积极性,以特色产业、生态产业为支撑,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向“美丽乡村”建设转变,推行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美丽乡村保障机制,共形成了6大类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如“东井市场化保洁模式”、“万秀民主管理模式”、“狮子口村互助合作共建模式”、“下柯社会捐资助建模式”、“余湾重点帮扶模式”,在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践中,打造了余湾、万秀等一批美丽村湾,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观,在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理念、方法、机制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上交流推广。近几年,我市共有50个乡村获省级“宜居村庄”命名,万秀村申报创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推进设施一体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市住建委在指导村镇建设的同时,强力推动全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点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向集镇、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4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投资42亿元,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一体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在省住建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已累计拨付国家、省级资金近5000万元,按照“建设投资少、处理效果好、运营成本低、后期管理易”的要求,加强全域统筹,精心编制规划、制定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成立项目指挥部,落实专班推进,加强运营模式研究,严格把握技术路线,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和试点工作,污水处理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城乡污水处理PPP模式探索与实践。截至2月底,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顺利。红莲湖污水处理厂即将试运行,葛店开发区、涂家垴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新建,汀祖镇、梧桐湖、东沟镇、沼山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可研和立项;已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157座、城镇污水管网93公里,农村污水管网、管沟82公里,提升泵站7座,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1亿元,计划用2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污水处理运行体系。目前,全市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配套管网500多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4万吨,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9%。不断加大城乡燃气普及及天然气管网覆盖力度,截至2014年底,完成投资1.2亿元,新建铺设天燃气管道47公里,天燃气年用气量5180万立方米,增加天燃气用户6万户,逐渐减少液化石油气用户,城区燃气普及率达100%,管道气化率达85%。推动节能减排城乡一体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行业节能减排占据全社会节能减排总量的近“半壁江山”,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全市住建系统高度重视发展质量,努力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和洋澜湖综合治理等方面上下功夫。

  为改变以往粗放型发展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利局面,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开展洋澜湖综合治理,在先后实施了破堤还湖、环湖截污、管道清淤、污水处理、引江换水、生态治理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实施了环湖美化工程,增加了环湖16处游园绿地,环洋澜湖周围已建成道路绿化带76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100多个品种,新增绿化面积达36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大了洋澜湖保护力度。

  2012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洋澜湖保护工作的决定》,营造全社会爱护洋澜湖、保护洋澜湖的氛围。加强湖面打捞保洁,加大禁渔力度,强化综合执法,洋澜湖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建筑领域的节能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科学发展深入人心,我市加大了城乡“禁实、禁现”力度,强化了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偿试发展绿色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方位地降低建筑能耗标准。“十二五”以来,我市新建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100%执行50%建筑节能标准,主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率达100%,全市域乡镇所在地全部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主城区及各新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率”达95%。年产新型墙体材料16亿标砖以上,建筑节能对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鄂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