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美丽乡村风景 这边独好
美丽乡村风景 这边独好
——利川市汪营镇环境治理纪实
本网讯 通讯员王启志、张能刚、周志英报道:汪营镇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西部,境内物华天宝,环境优美,人杰地灵,326省道、沪渝高速,宜万铁路和渝利铁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国土面积431平方公里,辖50个村(居)委会,551个村民小组,23000余户,10.4万人。八百里秀美清江从这里缓缓流出,滋润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优秀的汪营儿女。这里是民族英雄巴蔓子自刎后的葬身之地,奇特的土苗文化在这里积淀深厚,古朴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这里是大革命时期贺龙智取汪家营的革命圣地,红色经典传唱至今。
近年来,在利川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党委、镇政府坚持“红色文明镇、绿色生态镇、特色产业镇”的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着力实现园区规模大突破,镇村容貌大变化,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结构大调整,社会生态大和谐的目标,改革开放的盛世华章在这片热土悄然谱写。
统筹安排全域环境治理
汪营镇为建好美丽乡村,推动民宿旅游发展,通过多措并举,加大投入,狠抓全域环境治理,重点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50个村(居委会)齐抓共管,集镇街道更整洁,村庄环境更靓丽,母亲河清江更清澈。
该镇对非法生产的“黑”采石场和来料加工厂进行严肃处理,坚决做到露头就打,从严从快查处。在全市“三材”整治中,环保、国土、公安、水利、供电、城管、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专班,对该镇来料加工厂突击检查,发现一部分加工厂没有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手续,属于非法采石和来料加工,也未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对地表植被、地下水资源和大气造成严重破坏和污染,对公共基础设施造成极大威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专班依法对他们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自行拆除设备,疏散作业人员。此次“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制关闭非法采石场16家,其中一家自行拆除了生产设备。
同时,对甘泉坝村十组两家“三无”“三违”打砂小作坊依法予以拆除。两家路边打沙厂作业时沙尘满天,噪声不断,污水乱排,让临近住户苦不堪言。相关部门曾多次劝导,多次处罚,甚至断水断电,打砂行为仍时有发生。此次联合执法行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依法拆卸打砂设备、拆除工棚,强制恢复了原状,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该镇投入35万元资金,引进专业保洁公司定期清理辖区河道及沿岸垃圾;联合环保、水利、城管等部门,加大辖区污染水源的养殖、种植、加工执法管理力度,从严打击污水直排行为;实行河长制,沿线25个村支部书记兼任河长,负责本村河段的监督管理和相关政策宣传工作,让清江河及其支流保护常态化。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帮扶对象担任村道环卫保洁员,负责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让他们在家门口挣钱,增加他们的收入;村头院落环境卫生由村民小组组长负责,镇政府不定时抽查,每月评出环境卫生最好村组和最差村组,评选结果公开曝光,并与年终考评挂钩;统一落实“318”国道复线、“326”省道护路环卫工人,实行责任到村;集镇范围内的民宿、餐饮等业主负责门前卫生,实行星级管理。
村村联动推动农村环境治理
该镇落实资金在318国道复线、326省道沿线村先后新建53栋垃圾屋,这些垃圾屋顶覆盖灰色琉璃瓦,防止垃圾日晒雨淋后孳生蚊虫苍蝇污染环境,池内垃圾也不被雨水冲刷造成污水四溢,四周粉刷一新,远看像一座座亭子,给美丽新村增添了一道风景。
镇政府多次组织兴盛、井坝、苏家桥、甘泉坝、貊丘、白泥塘、交椅台等公路沿线村召开专题会议,要求7村联动,将农村环境治理推向深入,以此引领全镇其他村。7个村均安排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村内推行组帮组、户帮户的“一帮一”模式,通过讲卫生的院落(农户)带动不讲卫生的院落(农户)、大家都多扫两三米的具体行动,把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到组、到户,不留卫生死角。在做好本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采取一村带一村的形式,做好临近村环境治理引领示范,这样既扫好自家门前雪,又管好他人瓦上霜。
在井坝村,村支书周群芳这几天正组织几十名村民认真细致的打扫着房前屋后、村公路、河道卫生。“我们打扫两天卫生了。我们村的香菇产业发展壮大了,前来参观的、考察学习的、购买香菇的,一拨接一拨。”周书记说,“兴盛村与我们界连界,他们的民宿客爱到我们村玩,发展民宿除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干净整洁的环境和绿化美化的村容也尤为重要。”
从井坝村到兴盛村连界的2公里路上没见到一片白色垃圾。“我们村位于高路出入口,是汪营镇对外窗口之一,民宿发展也是最好的,村民们尝到了美好环境的甜头,大家都形成了自觉打扫卫生的良好习惯。”兴盛村支书周光辉说。
白泥塘村新都葡萄园500亩基地每年开园都是汪营镇的盛事,客人们会蜂拥而至,每年少说也有上万的游客光临。进出的村道上基本无白色垃圾,公司和村里都有人巡回清扫垃圾。村主任温一华高兴地说:“我们村里的卫生比汪营街上还干净,村民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很难见到生活垃圾。”
苏家桥、甘泉坝、貊丘等村都定期组织干部群众打扫村头院落卫生,在向垃圾宣战的活动中,形成了村村比环境、户户比卫生的比学赶超局面。
全民参与环境治理成常态
汪营镇2017年明确提出争创“省级卫生乡镇”。镇直各单位以此为契机,按照“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的要求,着力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高集镇品位;营造创卫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合理布局沿街(路)垃圾箱、桶、池,定时清运保洁;彻底清除集镇、村庄垃圾死角,做到路面无污水,无裸露垃圾。
对影响镇容镇貌的残垣断壁、活动板房铁棚、妨碍交通的交易棚亭、违章占道乱堆乱放的,一律予以清除,做到沿街两侧无流动摊点,无非法售货亭;车辆定点停放,各类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营运车辆必须按规定的站点停靠,严禁招手停车;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严禁占用集镇道路堆放砂石物料及施工机械,保证车道人行道畅通。积极打造鄂渝边区最靓集镇,确保汪营“整洁卫生乡镇”在市、州排名靠前。
为巩固“六城”同创成果,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包环境、包绿化、包美化、包秩序、包设施),对集镇管理出实招,镇直各单位都承包一块“责任田”(“门前五包”责任区域),党员干部、师生定期走上街头,完成“责任田”的五包任务:清除乱搭乱盖,乱拉乱挂;劝导沿街兜售蔬菜瓜果的菜农进农贸市场;劝导店铺坐店经营,展现整齐划一的集镇面貌;协助城管队员清理乱停乱靠车辆和占道僵尸车;引导机动车、摩托车有序停放在划定的停车位,车头一律顺向;劝导人车分流,确保交通安全;制止乱贴乱画,及时清除市政设施上的各类小广告。
对集镇四条大道的街道、人行道、路口、巷道由镇政府机关30多名干部职工负责,每周开展清洁大扫除,落实“四个一”:一个责任领导联系一个机关责任人和一个责任单位,负责一片区域,达到卫生不留死角,街道上不见明显白色垃圾和塑料袋装垃圾。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对不符合标准的户外广告、标语牌、画廊、橱窗,现场予以纠正、限期整改和强制拆除;城管队员每天对集镇卫生、商家货物摆放、交通梳理、广告清理进行精细化管理。
该镇结合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志愿活动,清沟扫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镇党委要求各支部建立机制,动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村庄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到位,推进六城同创向农村深入开展。
在汪营镇垃圾处理场,3名环卫工人正紧张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据统计,汪营集镇每日产生2吨垃圾,可回收垃圾约有250公斤,一个月可回收垃圾7吨以上。
早在年初,为抓好集镇环境卫生,镇党委政府就严格要求城管部门抓紧抓好垃圾处理分类工作,把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倡导居民将垃圾分类袋装,做好源头减量;二是严格要求环卫工人作业时将可回收垃圾和废品垃圾大致分类,可回收垃圾由工人送到废品收购站,出售所得作为自己的额外收入;三是运到垃圾处理场的垃圾由场部工人再次分类,通过逐级分类,降低了无害化处理成本,增加了环卫工人收入。
乡村环境美 村民得实惠
汪营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区位优势明显,已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避暑休闲首选之地。目前,该镇已有4家民宿公司、58家农家乐、500余个民宿床位,村民们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生活质量提高了,在民宿旅游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走在交椅台村洁净的水泥路上,只见一栋栋新楼房矗立在道路两旁,门前的紫金花竞相开放。在村子里休闲钓鱼的、纳凉的、游玩的、散步的络绎不绝,到处都是武汉腔、四川调,村民们也开始以“蹩脚”的普通话和这些熟客拉呱家常,推销本地特色景观、富硒农产品。
为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近两年村支两委积极向上争取、村民自筹资金,栽植花草树木优化环境。2017年初春,村里组织村民在新硬化的7公里村级公路栽植2000株红心猕猴桃、1300株枇杷、600株观赏樱花、500株紫金花等10余个品种的花草树木,新修建10多个整齐划一的垃圾屋,集中收集农村生活垃圾。
美化环境的同时,村里还引导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本村内的王家沟、上巴沟、小沟、吴家沟四条溪沟的山泉水,将400亩冷浸田、阴山田等低产田全部改成鱼塘,全村11个组300多户家家养鱼。村里组织本村养鱼能手组成养鱼技术推广小组,定期邀请镇农业服务中心养鱼专业技术员,集中传授养鱼技术,手把手教村民掌握养鱼诀窍。
6组村民吴秀兵在村里穷出了名,之前他家是赊借无门,谁都怕他。4年前全村发展养渔业,在镇村干部的轮番鼓动下,他将自家5亩低产田修筑成鱼塘,养上了草鱼、鲤鱼、鲢鱼。2016年,他家鱼塘单放钓就收入6000元,塘里还有价值上万元的商品鱼。同时,他还在鱼塘四周栽植了李子、桃子,2017年李子开始挂果,可收入3000元左右。吴秀兵靠养鱼盖起了三间平房,计划2018年也搞民宿,一家四口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如今,交椅台村修起了环村路,从村头到村尾全是水泥路,地上有花、水中有鱼,这一道靓丽的风景让该村成了远近有名的民宿旅游村。
跨入兴盛村,一幅如画美景映入眼帘:道路旁桂花树排列有序,荷塘里荷花绽放,鱼塘里鱼跃水欢,民宿小院里花草姹紫嫣红……
正在查看环境卫生的村主任张先杰兴致勃勃地谈开了他们村以优美环境助推旅游发展的事儿。“我们村搞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紧邻佛宝山风景区,高路下线直达村里;二是有西干渠、李家沟、朱家沟的山泉水流经村里,水源好;三是森林植被好,有1500亩森林,‘绿满荆楚’活动期间栽植生态经济林550亩,在村组公路两旁及零星地块栽植2万多株桂花树,有山、有水、有花,村头溪水潺潺,村内绿树环抱,院落争奇斗艳,那环境真是美的没说了!”
兴盛村民宿旅游起步早,2017年已接待游客万余人次,40多户纯收入达60万元,最高一户收入已超过7万元。该村现有独家小院专营民宿40余户,集中连片集约民宿30余户,零星分布兼营民宿的10余户,“小桥人家”一户就有80多个床位。民宿旅游让村民尝到了甜头,腰包鼓起来的村民们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