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法桐“何去何从”请您建言

2013-05-02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本网讯 通讯员石磊、杜怡报道:又到一年春暖花开时。近日,12345政府热线和襄阳市城管局热线均接到市民询问:市区部分道路种植的法桐下起“毛毛雨”,对出行游玩造成一定影响,能否改种其他树种?据市城管局园林专家介绍,原来法桐落绒是其生长繁殖的自然规律,每年春秋两季均会短时间发生,法桐飞落的毛絮是球体成熟后的种毛,无毒无害,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其实早在几年前,关于法桐的“去留”问题就已在全国各地引发热议。据了解,法桐又名“悬铃木”,是世界公认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位居十大行道树之首,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枝叶茂密耐修剪等众多优点,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城市绿化,能有效吸收城市有害气体和烟尘,隔离噪音,提供良好遮阴效果。但由于其落毛的自然特性,一直到今天为止,各地依旧对其利弊存有争议。武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度掀起“砍法桐风”,随后的二十多年里,许多陪伴武汉人度过多年炎夏的法桐成批倒下,被其他树种所取代……时至今日,武汉人开始重新对法桐的功过进行审视,随着越来越多市民和专家打响“法桐保卫战”,武汉园林部门开始“重拾旧爱”,重新启用法桐建造林荫景观路。

  襄阳市主次干道法桐大多栽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已形成良好景观。因其浓荫效果,在老一辈襄阳人心目中依然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并为该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对“城市绿化覆盖率”等基础指标的贡献尤为明显。据了解,为解决法桐落毛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市就积极开展科技研究,并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嫁接技术对法桐进行改良,截止目前,市区70%以上的法桐都已经过嫁接。从实践效果来看,最初几年嫁接后的法桐落毛明显减少,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改良效果逐步减弱。目前,该市主要采取嫁接、修剪和人工去除毛球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法桐落毛现象。但法桐飞絮是其自然规律,以目前的科技手段依然无法完全根绝。实际上,不只是法桐存在落毛现象,该市运用广泛的香樟目前也正处于大面积落叶的“生理周期”,同样受到不少市民的非议。

  另据了解,在今年春季的市区绿化建设中,市城管部门曾开展问卷调查,在本轮绿化提档升级和乡土树种运用建设中,考虑到部分市民要求,暂未使用法桐。下一步,市城管局还将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下一步绿化建设重点和法桐“去留问题”。鉴于目前正处于法桐飞絮期,城管部门提醒患有严重呼吸道疾病和过敏体质的市民,如在此期间感到不适,应适当采取防护措施。(来源:襄阳市城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