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120个环境美好示范小区惠及万户家庭

2012-12-17 00:00: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襄阳市城管局扎实推进环境美好示范小区创建 让城市管理最新成果惠及民生

    本网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145次提到“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洋溢着民生为先的情怀。城市管理是与民生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必须要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问题导向、民本导向、法治导向、市场导向”,不断在便民、利民、惠民上谋求“新作为”、推出“新举措”、实现“新变化”,精心打造“百姓城管、服务型城管”品牌,让城市管理的最新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4月,襄阳市城管局经过广泛深入调研,了解到居民小区、背街小巷、楼道庭院,尤其是“三无”小区的市容环境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相关,是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期待抓好的城市管理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市约有三分之二的小区属“三无小区”,长期以来,这些小区由于缺乏管理主体,垃圾成堆、毁绿种菜、“牛皮癣”泛滥等现象随处可见,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今年,市城管执法局将 “三无小区”环境整治列为城市管理的重点,以创建“市容环境美好示范小区”为抓手,以推进便民、利民、惠民城管为具体举措,大力推进居民小区、背街小巷、楼道庭院,尤其是“三无”小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从今年四月截至目前,市区已先后创建120多个市容环境美好小区,使1.1万户家庭、4万余人切身感受到了“百姓城管、服务型城管”的成果。面对如此大的工作任务、如此纷繁的宣传思想工作,市城管部门是如何顺利地开展工作,最终赢得群众的认同、理解、支持的呢?在推进工作中市城管部门做到了三个坚持。

    坚持把解决群众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构筑起“百姓城管、服务型城管”的群众基础

    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城市管理的各项集中整治、创建大多集中在主次干道,而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中村、“三无小区”一直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鉴于此,今年市城管局在拟定工作重点时确立了“在继续巩固提升市区城市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将解决群众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工作思路,以襄城区民主路小区、樊城区赵家巷、高新区园林一组小区为试点,在市区全面启动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小区”创建工程。

    与以往“大支出、大投入”,注重硬件建设的考评指标相比,市城管部门一开始就将创建工程的考评指标定位在“群众满意”上,将投入的重点放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上,真正做到了群众需要什么,就整治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在推进“市容环境美好示范小区”整治工作中,不是简单地将自己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者来考虑问题,拟定思路,而是将自己作为一个小区的居民、小区的住户,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推进整治工作。通过召开居民联议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加强小区“门前三包”、组织城管队员、社区干部帮助居民开展庭院楼栋卫生大清扫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将小区环卫清扫保洁纳入市场化范围、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等多种方式,来探索建立居民小区、“三无”小区长效管理模式,最终让群众由以前的不太理解、不太支持,变为理解、支持小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坚持把便民、利民、惠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让城市管理成果第一时间惠及群众

    在推进创建工作中,市城管执法局将便民利民惠民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每个社区设立了城市管理便民服务台,从方便群众生活的具体细节入手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解决好每一个涉及民生的城市管理问题,使城管部门“听百姓声音,请百姓参与,为百姓服务,让百姓满意”的服务承诺落到实处。据统计,2012年全市先后投入1670余万元用于“市容环境美好示范小区”创建,真正做到了将“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如,在整治小区“牛皮癣”的同时,统一制作了规范的小区便民信息发布栏,变以往群众无处贴、乱贴为集中统一发布信息;在整治小区电动车、自行车乱停乱放的同时,协助社区统一设计建设规范的小区停车棚,安装电动车充电器,变以往车辆乱停乱放,每户单独牵线充电,为统一规范停放,随手就能给自家电动车充电;在整治小区乱牵乱挂乱晾晒时,统一建设规范的小区晾晒区,变以往群众自己牵线晾晒为直接到晾晒区晾晒,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在整治环境卫生的同时,市城管部门还将“文化襄阳”元素融入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在凸显襄阳特色,彰显文化底蕴上下功夫,如在整治昭明办事处中北小区环境时,通过绘制“襄阳穿天节”等文化走廊,将中北小区文化环境与北街仿古风格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在整治檀溪办事处十三街坊小区环境时,通过修建绿色游园,让小区绿化面积达到40.6%,打造出了一个绿色家园,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城市管理的成果。

    坚持把见成效、有实效、能长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让市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城市管理带来的进步和变化

    铁路家属院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是多年来群众投诉的热点,以往虽经多次整治,但因没有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整治成果经常反弹。在推进“市容环境美好示范小区”创建工作中,市城管执法局将“见成效、有实效、能长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从体制、机制上探索完善长效管理办法,积极引进市场化运作模式,破解小区长效管理的难点。为从源头上解决铁路家属院等一批“三无小区”长效管理问题,城管部门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在集中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将铁路家属院管理整体纳入市场化保洁范围,从经费保障、环卫设施修建完善、检查考评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家属院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困扰铁路职工4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为改变“三无小区”无主管部门、无物业管理、无人防技防的局面,市城管局以襄城区城管局为试点,结合城管体制“重心下移”的新特点,成立区一级物业管理部门,创建物业管理信息平台,探索推行三级物业管理模式,即区城管局物管办、街道办事处物管中心、社区物管站,对“三无小区”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考核。目前,正准备向民政、物价、房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申请审核批准在社区成立物管站,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物管站通过提供有偿微利服务项目,如收取低于市场价的小区保洁费、停车管理费等公共服务费用,实现自身“造血”功能,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小区实现从“有人管——有人能管——一直有人管”的转变,并力争在2013年1月底前,将襄城所有‘三无小区’摘帽,成为有主管部门、有物业管理、有人防技防的院落。

    居民小区、楼道庭院是城市管理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群众最能感受到的“城市管理”,尤其是“三无小区”更是事关民生的一件大事、难事。明年,市城管部门将在2012年成功创建120个“市容环境美好小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以办好“群众身边的城市管理”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城市管理的“四个导向”(问题导向、民本导向、法治导向、市场导向)和“三新”(新作为、新举措、新变化)要求,让城市管理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来源:襄阳市城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