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探秘
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探秘
绿色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初春,打开门,推开窗,正值人间好风光。
市区,洋澜湖畔垂柳依依,环湖栈道、广场绿地上,游人三五成群,怡然自得;夜幕下的黄金水岸,流光溢彩。
城西,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的葛华科技新城和以运动健身、高端居住为主的红莲湖旅游新城,与武汉全面对接。
城郊,10个特色镇与主城区的距离均在30公里以内,建设中的百个新社区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围绕在它们周边。
梁子湖上,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清风拂来,水光潋滟,如痴如醉,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无论是久居鄂州的市民,还是外地前来的游客和宾朋,都会由衷地感叹:鄂州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城变美了。
这些撼人心魄的绿色奇迹———它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运筹帷幄的成果,也是百万市民辛勤耕耘、精心呵护的结晶。
这!就是鄂州,一座“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画中”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
近年来,我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大环境保护的同时,大力培育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并逐步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生态村庄、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已不再是停留于人们脑中的概念符号,而是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托起了百万市民绿色崛起的梦想。
绿色集约的顶层设计鄂州,拥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以湖而名,依水而兴。“百湖之市”美名,广为人知。
如何让百湖清澈,山川秀美,凸现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的生态作为?去年5月24日,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报告振聋发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集约发展。”报告同时指出,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充分发挥百湖之市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优势,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自此,生态文明建设,在鄂州159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如是,按照科学发展一步到位、“四化”同步协调的要求,我市频频打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组合拳”,在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构筑绿色生态体系、促进资源集约节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
一方好水,一方灵性。如何做好做足“百湖之市”这篇美文?我市瞄准了试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
鄂州水生态建设有着良好的根基。
2010年,我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建设试点市。通过3年试点建设特别是去年的大力推动,我市逐步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前期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推动,终于有了丰硕的回报。去年8月7日,我市顺利通过水利部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审查,成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试点期3年。
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标志着鄂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市水务局按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要求,正从自然状况、水生态系统状况、水生态文明现状评估、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梁子湖第二入江通道、洋澜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启动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整治花马湖港、高桥河、长港等中小河流等工程也列上了议事日程。
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我市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以建设“全域鄂州、干净鄂州、美丽鄂州”为目标,按照“城乡一体、科学布点、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全市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现了全市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一个“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在全省首开先河。今年即将启动覆盖全市城乡的污水处理一体化系统建设。
今天,当你走进鄂州乡村,你会惊喜地发现,以前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整洁干净、优美宜人的新环境。在45公里长港公路沿线,一座座高1.5米的垃圾房不断映入眼帘,美观干净,星罗棋布。在这些垃圾房的周围,有环卫保洁人员正将附近的垃圾用板车拖运到这里,也有环卫工人将其中的垃圾转运至小型收集机车上运走。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我市城乡随处可见。
鄂州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和“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的实施,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一切。
绿满吴都春风拂。为精心呵护鄂州的山山水水,我市加快实施“增绿”工程,大力推进“三边”(村边、路边、水边)植树,建设绿色小区、绿色园区、绿色乡村,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8.1%、1.9%、2㎡提高到19.37%、40.43%、10.58㎡。
去年7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五城同创”动员大会,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再次擂响了新一轮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的进军号角。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百万市民聚焦的课题。
科学前瞻的顶层设计,昭示着一个花更艳、果更香、山更青、水更秀的城乡绿色一体生态宜居新鄂州正日渐呈现在眼前。
改革创新的战略决策梁子湖,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化石型湖泊、物种基因库、鄂东南之肾等美誉。
梁子湖的保护,一直为世人瞩目。
去年4月11日,市委书记李兵、市长叶贤林在梁子湖区调研时指出:“要按最高的生态环境标准,最生态的产业和产品定位,最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最充分的农民就业,加快推进梁子湖500平方公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同日,市政府与省联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梁子湖500平方公里生态示范区。
同年5月,市六届七次全会作出决策,“梁子湖区全面退出一般工业。”
这是一项改革创新的战略决策。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三分之一为梁子湖水面。退出一般工业,梁子湖区未来目标是什么?面对疑惑,梁子湖区区委在全区上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讨论,组织专家培训,设立青年论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大家一致认为:梁子湖是我们最大的宝贵财富,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只有保护好了绿水青山,才能换来更多的金山银山。
基于这一战略思想,梁子湖区举全区之力组织开展“创建”工作: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等在梁子湖区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编制总体规划。
以色列大使来了,德国萨克森州副州长来了。与美国、台湾地区的合作在抓紧进行,梁子湖(鄂州)国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试点上升到国际合作的层面。
国内企业、财团来梁子湖投资考察趋之若鹜。中国福利基金会、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红牛集团、中青旅、中核集团、当当网、汇绿集团等纷纷抢滩夺地。
在此基础上,一个个决策在碰撞交织中密集出台,一场场攻坚战决策指引下开始打响。
扎木成排,公司运作。
15家股东企业强强联合,成立梁子湖农业集团,组织农民,建基地,闯市场,为农民致富架云梯。成立梁子湖旅游投资公司,运用资本营运,开拓旅游市场。
整合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多条乡村生态体验、休闲旅游线路。首批启动建设5个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太和的红枫观赏节,涂家垴的蓝莓节,沼山的采菱节、胡柚节,梁子的捕鱼节。精彩一个接一个,武汉游客惊呼:仿佛是武汉的后花园。
建设20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制定了葡萄、蓝莓、茶叶、红薯、芦笋等9个产品的有机生产操作规程。完成有机产品认证6个,梁子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获准注册9件,位居全省县(市、区)榜首。
打造湿地森林复合型“林业生态示范区”。长江绿化公司、汇绿集团等纷纷来梁子湖播绿,新增林地面积近万亩。
出台三条禁令,“严禁挖山,严禁填湖、严禁未批先建”,作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三条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触碰。
全面退出一般工业,绿色产业迅猛崛起。
2013年年11月14日,环保部正式下发《关于开展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梁子湖区榜上有名。
记者眼前,一个生态新区正迅猛崛起,一方梦里水乡正健步走来。
壮士断腕的整治魄力凡是国家有标准的,鄂州要严格执行,就高不就低;凡是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规章、环境保护政策创新需要试点的,鄂州要先行一步;凡是在重点环境保护区域,要立足于创新地方环保标准。环境保护必须全面落实国家法律政策要求,在环保执法问题上,实行“零容忍、全覆盖”。市委书记李兵铁腕治环境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去年7月15日,环保部门与鄂城区汀祖镇政府组织人员、机械,把洪山村王久思选场机械拆除、断电,使其永久不能恢复生产。
整治小选矿,是我市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去年,我市全面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覆盖”,全面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市环保局表示,要进一步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让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如是,一场壮士断腕的环境整治大幕在吴都大地徐徐展开……为彻底关闭拆除小选矿,我市出台制定了5条“必须”标准:所有生产设备必须吊离拆除、并以区(乡、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为单位集中收缴、销毁;拆除所有生产用房以及围墙、基座等附属设施;清理废渣、平整场地;断电及供电销户;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照。
继2012年关停161家小选矿,2013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关闭拆除死灰复燃和原拆除不彻底的小选矿25家。环保执法给力美丽鄂州。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静生活环境,去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在主城区开展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月活动,成立了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和固定设备及商业噪声整治5个专项工作小组,对夜间建筑施工噪声(含道路等市政建设工程施工)、文化娱乐场所噪声、使用各种风机、金属切割机、空调、冷却塔等设备产生的噪声等主要噪声污染源(点)共52个,进行了全面整治和重拳打击。据统计,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月活动期间,共纠正或制止噪声扰民行为80余起。为中、高考考生和广大市民营造了安静的备考学习和生活环境,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我市严格按照开展城市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的要求,全面排查整治排污企业,严查超标排放、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及时排查和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生产废水全部实现了循环利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重点抓好鄂钢、鄂州电厂、球团厂、程潮铁矿等企业减排设施和其他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管,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环保部门对排污量大、存在环境问题多的重点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2次。通过夜间、节假日突击检查、交叉执法和联合执法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去年,严厉查处了海力化工、武汉高科、凤凰假日酒店、柯友祥土法炼油厂等一批违法企业。同时,对一些中省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也决不手软、姑息迁就。先后对鄂钢集团炼钢分厂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烧结厂整粒车间除尘系统不配套,球团厂烟气主排口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罚。守住底线,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鄂州人的绿色梦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周长庆)
来源:鄂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洋